謹防“數字形式主義”滋生蔓延
田建川
推進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對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但有的地方在發展過程中,滋生出“數字形式主義”,不僅脫離群眾、增加基層負擔,還造成了資源浪費。
例如,在某些網絡問政平臺上,對群眾反映的個性化問題,回復統一而“官方”。群眾訴求只是轉交相關部門,平臺上顯示“已辦結”后就沒了下文,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有的地方為了提高工作APP點擊率和官方微博活躍度,給基層下指標、搞攤派,每周排名通報,基層不勝其擾,有的地方出現一人多機刷點擊率甚至購買“水軍”當粉絲等現象。
少數領導干部將信息化、大數據的簡單運用視為工作創新,未經充分論證就搞信息平臺開發建設,“一片火熱”之后往往“涼涼收場”,浪費老百姓的血汗錢。
與傳統形式主義相比,“數字形式主義”更具隱蔽性。梳理媒體報道發現,在數字化基建、電子政務、基層數字化辦公等領域,“數字形式主義”已有所抬頭,此風當剎。
“數字形式主義”表現形式多樣,但本質還是忽視實際、脫離群眾,其背后是政績觀錯位、作風不嚴不實。數字化、智能化只是手段,踏踏實實為人民群眾服務才是目的。數字化治理搞得好不好,群眾滿意不滿意才是衡量標準。
謹防“數字形式主義”,必須脫虛向實,從重數據轉向重實績,求真務實、不玩虛活;對大搞數字化面子工程的領導干部,應當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
推行電子政府、數據化,目的是利用數字技術提高為民服務的效率,方便群眾辦事,更好滿足群眾需求。如果背離這個初衷,搞成“數字形式主義”,那就南轅北轍了。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