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用“腳”說話的
■ 商農
國足從來不缺話題,也從來不缺流量密碼。這幾天,演員鞏漢林和前國足隊長馮瀟霆的隔空對壘,吸引各方關注,成功登上熱搜。究其事件原委可知,鞏漢林的本意是希望多鼓勵宣傳勞動模范,但是以足球為反面事例,著實觸碰了足球界一些人士的敏感神經。
目前中國男足慘不忍睹的戰績,的確讓廣大球迷心有不滿。尤其是今年大年初一,男足輸給了越南,更是讓球迷寒心加塞心。愛之深,責之切。大家因為“恨鐵不成鋼”,提出善意的批評和建議,也是情有可原。不可否認,中國足球這幾年受到的批評最多,甚至成為不良情緒的宣泄口。但是,足球運動依然是國人最熱愛的體育項目之一。廣大球迷懷揣“勝也愛你、敗更愛你”樸素情感,始終給予中國足球最大的支持寬慰和鼓勵。
中國男足所面臨的問題,背后有復雜成因,很難找到固定的解決方案。中國女足卻能給予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女足亞洲杯,中國女足身處逆境卻連克強敵,最終摘桂。其實在身體條件、技戰術層面,女足并無明顯優勢,但是她們在關鍵時刻所展現的勇于拼搏、永不放棄的進取精神,難道不值得一些人反思嗎?
說到底,足球運動屬于競技體育范疇,要想贏得贊譽、征服人心,靠的是腳上的硬功夫。用自身實力說話遠比好過輿論場上的“斗嘴”。期待中國男足能以更加飽滿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優異的成績成為國人眼中的“模范生“。
客觀地講,足球領域的問題往往在社會其他領域都有所表現,同樣,社會上的其他問題也會衍生到足球領域。因此,很多問題看起來是足球圈的事,卻又不僅僅是。多年來,各方人士為中國足球振興出謀劃策,可謂煞費苦心。也正是博得了高關注度,解決這些問題才有了更多的資源和力量。
就此而言,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和建議,無需覺得委屈和不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用行動說話,用結果證明,讓大家都看到你努力的姿態。重振足球信心,追趕世界足球發展浪潮,筑牢中國足球發展根基,這才是中國足球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哀莫大于心死”,倘若哪一天,中國足球都淪落到沒人評說的地步了,那才是出了大問題。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