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蓋安全警鐘值得一直敲響
近日,陜西西安一名三歲男童,掉入下水道被沖走,雖經多方營救,目前還是下落不明。據了解,當時,路面有個下水道口,沒有蓋上蓋子,孩子就這樣掉下去失蹤。至于事發時,窨井蓋為什么挪開,仍在調查中。無論如何,這都是一起不可言說的悲劇,幸福的一家瞬間分崩離析,一個家庭的希望也被窨井吞噬。
窨井內環境惡劣,一旦有人墜入,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援,很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即使如此,大家還是期待奇跡出現??墒?,時間越長,男童生還的希望越渺茫。
近年來,由于窨井蓋破損、移位和缺失造成的意外傷害事故,不時見諸報端。一個男童遭遇兇險,引起輿論場高度關注,其背后折射出公眾對城市管理、公共安全還有更高期待。
“小井蓋”關系著“大民生”。如何守護好群眾“腳下的安全”,有關部門應時刻警鐘長鳴,既提升監管水平,也強化技術支撐,確保路面上的窨井蓋安全堅固耐用。
窨井“張口吞人”,從根本上說,缺乏有效監管。如果監管到位,悲劇本不該發生。為此,有必要整合各方資源力量,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力度,形成責任明晰、管理精準、執行有力的監管體系。以制度建設為基,以責任落實為要,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筑牢窨井蓋安全的制度藩籬。
平心而論,作為城市建設的常見配套,窨井蓋分布呈現點多面廣之勢。傳統的管理辦法可以施行,但是長此以往,可能會事倍功半。當下,互聯網技術賦能萬物。有關部門可以考慮探索建立智慧化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傳感器等科技手段物品,提升對窨井蓋安全狀況研判和預警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此類人身傷害事故。
知險不是險,險在不知險。外出時,最好不走有積水的地方,下雨天出行,知道觀察路面是否有漩渦,告誡孩子千萬不能踩井蓋……只有人人具備安全防范意識,才能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有關部門應常態化宣傳普及井蓋安全和應急救護常識,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教育引導群眾從自身做起,守護好“腳下的安全”。
■ 商農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