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風口 讓銀發經濟大放異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必將為這一領域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銀發經濟又叫老年經濟,是指以老年人為目標客戶的產業,包括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作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統計顯示,2023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億人左右,未來一段時期,老年人口規模將不斷增加,預計2035年前后突破4億人,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約5億人。伴隨著這一趨勢,銀發經濟發展空間廣闊,規模和占比將進一步提升。根據相關預測,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為27.8%;2050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近50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為35%左右。
風口已來,善謀者勝。
發展銀發經濟,需政策發力。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央高度重視銀發經濟發展,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發展銀發經濟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要充分研判形勢,吃透中央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的資源稟賦,探索切實可行的發展路徑。銀發經濟涉及面廣、關聯行業眾多,制定措施時,要從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和要素有效配置入手,制定推進銀發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規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和方向,確定戰略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確定銀發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
發展銀發經濟,需市場介入。銀發經濟涵蓋養老設施和機構、老年房地產、老年護理服務業、老年服飾、老年食品、老年醫療等;關聯的有老年護理服務業供應鏈上的護理人員培訓、勞務派遣、老年護理專業用品、治療和康復器械,以及來自于老年人深層需求的娛樂、學習、旅游、醫療保健、營養保健、心理咨詢等。眾多行業、產業之間相互補充,可以形成經濟和社會效益良性循環。要鼓勵各種市場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提高市場供給質量和效率,激發和釋放老年人有效需求,推動供需兩端同步發力,正向循環。
發展銀發經濟,需科技支撐。科技改變生活,適老化住宅、服務機器人、遠程護理檢測器、遠程養老服務、遠程醫療服務等產品和服務,不僅讓更多老年人實現居家養老、就地養老的心愿,還通過科技賦能提升養老服務效率,從而降低養老成本。因此,發展銀發經濟,應借助科技力量,將前沿技術融入養老產品和服務,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同時,促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實踐,積極推動智慧養老、智慧生活、智慧康復等新業態發展。
政策利好,銀發經濟正成為潛力賽道上的藍海,被視為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朝陽產業,對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促進銀發經濟發展壯大,要搶抓風口機遇,緊盯各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順應老年人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高端化發展趨勢,善于謀篇布局,最終實現增進老年人福祉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
曾慶芳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小社區 大家庭 共幸福 08-12
-
2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題調度會召開 08-12
-
3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07-31
-
4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5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6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