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趙恩潤)近年來,碭山縣以充分發揮“銀發族”的智慧和經驗為基層治理新課題,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創新了“老書記調解室”“老執說事”“紅慈坊”等基層治理新路徑,為基層治理增添“新活力”。
余熱生輝“老書記”,解鎖基層治理新智慧。葛集鎮統籌離任村干部力量,建立“老書記調解室”,用好“建、熟、調、結、方”五字決,積極開展糾紛調解工作,有效筑牢矛盾糾紛基層化解的“第一道防線”。截至目前,“老書記調解室”共接受群眾咨詢300余人次,受理群眾意見建議40余條,有效解決矛盾爭執20余起。
德高望重“大老執”,說出基層治理新路子。“聽您說事、為您分憂”,官莊壩鎮積極推進“村黨支部+網格+老執”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構建“網格吹哨,老執到位”的新機制,把村(社區)中的老黨員、老干部、退休職工(教師)、鄉賢群體等納入“老執”隊伍,采用常態化“坐堂問診”與“出門巡診”相結合的方式,配合村干部來訪接待和調解群眾各類矛盾糾紛,主動向鄉親們講解宣傳法律法規政策,解決村民的煩心事,實現鄉村治理的多樣化、精準化。目前,官莊壩鎮在村級設立“老執說事室”8個,網格設置“老執說事點”39個,全鎮97名“老執”已經成為一支群眾身邊找得著、用得上、接地氣、能服眾的基層治理隊伍。
老有所為“紅慈坊”,賦能基層治理正能量。碭城鎮土山社區在“老年學堂”老年教育工作站示范點的基礎上,于2021年3月創意升級建設“紅慈坊”,充分發揮老黨員的學習模范、道德模范作用,帶領居民學習各種知識,幫助居民做好每件小事,感召居民積極向上,打造社區老黨員老有所為的“紅慈坊”先鋒崗。“紅慈坊”還開設繪畫、詩詞、書法、針線等課程,成為居民享受藝術生活、快樂生活、幸福生活的源泉。3年來,累計有300多名老人參與到活動中,受益群眾達2500余人次。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