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冰:服務升級,營商環境優生態
“現在辦證園區就能辦,全程還有專人指導,整個流程清晰又順暢,方便又高效!”劍鑫科技(龍南)有限公司負責人鄧劍明在體驗完龍南政務服務后,難掩滿意之情,臉上洋溢著笑容說道。
審批時限從20天壓縮至1天;與深圳市光明區190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建設“龍南市云視頻政務服務專區”,與深圳市本級及福田、南山兩區系統對接……“效率革命”的背后,是刀刃向內的改革決心。
為加速項目落地,龍南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龍南市對標深圳規則規制改革工作方案》,從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等9大領域接軌“灣區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打造“龍易辦”營商品牌,將政務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需求前端,做到“項目推進到哪里,要素保障跟進到哪里”,把高質高效推進項目落在實處。
“過去是等企業上門,現在是陪著企業一起干。”江西祥益新材料安商單位干部鐘華梁看著剛完工的供水管道笑著說。原來,自4月開始的工業園區紅線外供水設施“政企共擔”機制推行后,祥益新材料項目3天完成通水安裝,占道審批都一并代辦,“媽媽式”的服務讓企業省心更暖心。
優質的企業服務推動龍南產業的加速發展,而人才與產業的同頻共振則讓高質量發展更添活力與動力。“研發人員占比達30%,含國家級專家2人,省市級專家5人,博士近20人以及碩士20余人。”江西好電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的背后正是高水平研發團隊的支持。
贛州天奇循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陳春云 攝
近年來,龍南市不斷建立健全招才引智政策:應屆畢業生享受15天免費住宿與“一站式”就業服務;設立求職就業補貼和人才特殊津貼;重點產業人才最高可獲600萬元支持……如今,在“政策溫度+服務力度”下,越來越多“高精尖缺”人才來到龍南、留在龍南,近三年該市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近600名,其中45%深耕電子信息、鋰電新材料等產業領域。
作為江西“南大門”“融灣橋堡”、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龍南市深入學習“灣區思維”,將對標深圳規則規制作為加快龍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龍南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