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長的記憶
周末,我正在電腦旁梳理“斬不斷、理還亂”的思緒,窗外突然傳來熟悉的吆喝聲:“小雞哎,賣小雞……”簡短的幾個詞語,悠長的一闋慢板,撩人的一縷韻味,立刻打動了我。
曾幾何時,這極有穿透力的叫賣聲,曾經伴隨我很長的一段人生。
人是一個高級的動物,他的高級就高級在有無與倫比的記憶,魚兒也有記憶。它的記憶只有可憐的數秒。只有人有超強的大腦,有持久的思緒。
那一天看了撒貝寧主持的一檔節目,看了之后對人的記憶更是贊嘆不已。那正好是一個考驗人的記憶節目。一個女孩,兩副撲克牌。節目中,那牌被主持人不懷好意地打亂,一百零八張撲克牌,依次而排,然后蒙上女孩的眼睛,讓她憑借剛才很短時間的記憶,按照主持人苛刻的要求,完成那場游戲。
結果那女孩成功了!我的記憶力不及女孩,然而所有應該珍藏的東西,我從來也沒有丟失。比如,那些市井里幾近消失的叫賣聲。
小時候,村道上一年四季從來也不缺少品質不同的叫賣聲。
那些穿街過巷的吆喝聲里,有賣羊肉豬肉的直截了當,有賣小雞小鴨的婉轉悠揚,有劁狗騸豬不加修飾的白話,有敲著梆子換香油的不言而喻的含蓄,還有扛著一條長凳子獨自走天涯的搶刀磨剪子的高亢,以及擔著一頭熱的剃頭挑子的剃頭匠的低沉……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我的家鄉依山傍水,對發展多種經營條件得天獨厚,拿石頭來說,從我們那山上撬下的石頭有兩個特色:第一,質地堅硬;第二,形狀規整。這里的石頭是建筑、打造實用的生產生活工具最好的原材料。因而這里世世代代靠山吃山,優質的石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遠方,成為了橋梁、煤礦、筑路必不可少的材料。
因山生石,因石生財。在很多地方生活困難的時候,我們那兒的村民小日子過得相對溫飽。生意人也許是看到了我們村的經濟優勢,于是那些賣小雞的、賣雛鴨的、賣雜貨的紛至沓來。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賣雛雞雛鴨的小販,他們通常都是挑著兩只高度不超過半米的方形或者圓形的竹簍,每只竹簍都像籠屜一樣分為幾層,小雞小鴨就被放置在“籠屜”里。有人來圍觀了,那賣者便停止吆喝,放下擔子,打開竹簍,于是那一只只毛茸茸、呆萌萌的雞鴨們,就呈現在你的眼前了。它們剛來到這個世界沒幾天,見到有那么多人圍觀,都興奮起來,嘰嘰喳喳的叫聲生動了山村的風景。
賣者都是一些有經驗的生意人,他們不只是用優美動聽的吆喝招徠村民,還有一項絕技也讓村民們瞠目,那就是辨別小雞雛鴨的性別。
那時候,大娘大嫂買雞鴨時特別注重它們的性別,雌的大受歡迎,雄的不招人待見。因為母雞母鴨長大了可以下蛋,對改善生活有可持續的戰略意義,而公雞公鴨只能一次性改善家人的生活。這就要求賣小雞小鴨的生意人不但要有一副好嗓子,還要有一雙好眼力,在雞鴨還沒顯現第二性征而第一性征不可知的時候,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準確的判斷。
村民很聰明,他們對賣家的信誓旦旦不敢相信,要知道那時一只小鴨的價格要抵上好幾斤小麥的價格。為了讓村民們放心,賣者往往采用這樣一種辦法來打消村民的疑慮,那就是賒賬。買時,不要付錢,等到幾個月后,雞鴨長大了,如果結果和賣者的判斷一致,賒欠者就會不打折扣地把欠款一次性地付清。如賣雞鴨的看走了眼,那對不起,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時代在發展,隨著農村城市化趨勢不斷加快,現在連偏僻的山村都富裕起來了,精致的小樓、干凈的庭院、多彩的花園走進了村民的生活。生活富裕了,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挑剔。過去那些過得很自在的散養的雞鴨,漸漸地不受歡迎。那些不知道與時俱進的雞鴨們還滿足在過往里,固守著傳統生活方式,還在院子里旁若無人地高調閑逛,肆無忌憚地隨地大便,種種不合時宜,村民們只能敬而遠之。
農戶不再散養雞鴨,那些依靠在農村兜售雛雞鴨的商販也自然而然地失業了。偶爾,還能看見這些人的身影,聽到他們好聽的吆喝,不過,那擔子已經換成了電車,那吆喝也由人工變成了喇叭。
□張升平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