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田園
莊稼人有事沒事的時候,總喜歡到田邊地頭走走,看看莊稼長勢,嘮嘮豐收的年景。這不,剛下過一場小雨,我也隨著大伙的腳步來到了田間。
油菜已經走過了轟轟烈烈的四月,告別鮮花爛漫的日子,鉆進莊稼人的糧袋。主宰蒼茫大地的就是一望無際的小麥了,五月初的小麥已經齊穗,傲然挺立,鋒芒畢露,青春勃發。五月,對于小麥來說是個特殊的時段,是籽粒一天天飽滿,走向成熟、走向金黃、走向豐盈的季節。“五一”勞動節似乎也是小麥的節日,因為它是最美的勞動者,小小的麥粒撐起了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五四”青年節似乎也是小麥的節日,綠色的小麥就是青春的顏色,它們經歷了破土出苗的奮力一搏,經歷了風霜雪雨的磨礪,經歷了害蟲野草的侵擾,朝著人生的目標進發。也許小麥早就知道人生本來就不會一帆風順,因此,小小的麥粒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從種到收,遍嘗了四季的味道,走到終點,完成了“民以食為天”的大業。
我站在自家的麥地邊,齊嶄嶄的小麥像列隊的士兵,接受我的檢閱。微風吹過,小麥輕輕地舞動,牽動著我喜悅的心情。說實在的,論種莊稼,我雖然稱不上是行家里手,但也不空門,良種篩選、精耕細作、病蟲防治,我在細節上做文章,為糧食生產的全過程把住了質量關。
“豐糧,你這小麥穗頭大,純度高,是啥品種呀?”喊我的是王大叔,老人家一邊向我走來,一邊緊盯著我家的麥地,輕輕地撥拉著小麥穗頭,似乎要鑒別出是啥優良品種。
我的乳名叫“豐糧”,在我們這一帶,長輩習慣稱呼晚輩乳名。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值麥收時節,父母給我起這個名字,就是期盼糧食豐收,豐衣足食。當然也期望我接過他們的接力棒,種好地,打好糧。
我興致勃勃地跟王大叔攀談起來。還有個把月就要收麥了,我們樂觀地估計,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保守預測,畝產將突破千斤。小麥成了農民增收的“壓艙石”。
順著田埂,走進田園深處,來到了一口大塘邊。塘里的水清澈透明,不時有鳥兒從水面上調皮地掠過,發出清脆的叫聲。大塘周圍有幾條田間小路,這些小路上不僅布滿野花野草,還長滿了多種多樣可食用的野菜。其中,一條東西走向、除農忙之外、平常很少有人光顧的小路上生長著一種野生菌,俗稱“地皮”,是一種味美可口的野菜。認識這種野菜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才10多歲,也是一個雨后,我跟著母親下地借助雨水澆透的濕地,栽植山芋。忙完地里的活以后,太陽還懸在西天的半空,看看天色尚早,母親帶著我來到這條小路上撿拾地皮菜。這種野菜呈黑褐色,跟黑木耳相似,特別松軟,通體滑潤,緊貼著地表,輕輕地才能揭起來。起初,我見到地皮菜就使勁地抓撓,怎奈這地皮菜沒有筋骨,一抓就碎了,跟草木糅合在一起,沒辦法食用了。母親開導我說,性急吃不下熱豆腐,撿地皮菜就跟做針線活,慢著點兒,悠著點兒才行呢!
這一天,母親給我們撿了滿滿一小盆地皮菜,從那以后,我記住了地皮菜的名字和它的美味。
地皮菜貼地生長,晴天是看不到的,這也許就是它的生活姿態,低調到塵埃,無與爭鋒,哪怕是身邊的野草,它也是仰慕的。但是一到下雨天,地皮菜經過雨水的滋潤,就會“顯山露水”,把自己奉獻出來,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今天,走在這條田間小路上,那片片的地皮菜清晰可見。仰望藍天白云,回憶陳年往事,閉上眼睛,仿佛看到母親就在我的面前提著竹籃,撿著地皮菜,嘮叨著我的魯莽……娘,你走了,誰來陪我重溫撿拾地皮菜的幸福時光啊!
在大塘附近的一條南北小路上,小蒜比比皆是。小蒜個頭小巧,有瓣塊結構的,也有獨頭的。這種野生蒜種與大蒜相比,性情溫和,辛辣程度低,無啥異味,是農家野菜之精品。誰要是從地里挖了小蒜回來,走進莊里走漏了風聲,大伙就會圍上來,你要兩根,他要三根,都想分得一杯羹,都想嚼一嚼這來自田園的特殊風味。你看王玉甜拿著小蒜,在水龍頭上沖一下,連蒜葉加蒜頭就著饃饃就下肚了,比喝酒還酣暢淋漓呢!
不知不覺走到一條大溝邊,這條10多米寬的大溝叫五號溝,南北走向,有著幾十年的歷史,承擔著兩岸上千畝良田的排澇保收重任。這條大溝與我和鄉親們有著無盡的淵源,我們曾在這里放水排澇,用鍬锨在地里挖一條引溝,田間積水就乖乖地流向大溝,傾瀉而下;我們在這里割草喂牛,讓牲口膘肥體壯;我們在這里放牧羊群,唱響牧羊歡歌;我們在這里逮魚摸蝦,激起鬧水的樂趣;我們在這里追逐嬉戲,揮灑童年的純真……我,在這里收獲了愛情。學生時代,一到周末,我就喜歡順著環境優美的大溝邊沿獨步天下,讀書學習;而一個紅襯衫的女孩也順著溝邊割草,因為大溝邊上青草繁茂,總也割不盡。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愛慕,終于,我們牽手踏上了“紅地毯”。
如今,大溝經過重新開挖整治,更寬更深了,一溝清水滋潤著一方水土,成為大自然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不遠處是一片綠洲,幾棟房屋坐落在綠樹叢中。這里是一個不大的村落,十幾戶人家是原先從老村莊分離出來的。其中有一位居民是我的同學,他在這里從事設施農業生產,主要種植大棚蔬菜、水果等特色農產品。走進大棚,蓬勃生長的草莓秧上掛滿了晶瑩紅亮、顆粒飽滿的果實。“來,嘗嘗新鮮草莓。”老同學遞過草莓,讓我分享他成功的喜悅。這小小的草莓鼓起了老同學的錢袋子,滋潤了他一家甜蜜的生活。現代農業,成就了他的致富夢想。
一行白鷺落在不遠處的田疇,給美麗的田園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王緒謙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