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庵賦
處埇橋之東,迎朝霞滿天;枕汴水而居,聽漁舟唱晚。唐河、新河岸綠水清,溝渠縱橫結網相連。京滬高鐵,風馳電掣,只爭朝夕,時代呼喚;泗許鐵路、宿淮鐵路、禪梅路、村村通“四好”公路,貨暢其流,人隨其愿。沃土自古立根壯苗,先人早有茅棚草庵。苗不離土,庵不離椽。秋收冬藏,春種夏管,風拂麥浪翻金,雨潤菜青果甜。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科技賦能,宏圖大展。
歷史長河,上溯千年。承載空間之厚重,濃縮時間之綿延。由一片汪澤到陸地平原,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悲歡離合,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云舒云卷。不老的是日月,不朽的是信念。
人間煙火,以食為天。炙燒蒸煮燉,煎炒烹炸腌,知食易,知味難,百味鹽為先。東去濱海煮鹽,西進驢馱車載販鹽,走成“鹽路”,客商不斷。苗姓人家,路邊搭庵,瓦甕煮水,賣茶賣飯,小本生意,只為方便。有需求就有市場,有特色就有賣點。大小飯店,夜宿客棧,日用百貨,雜耍地攤,漸成集市,名曰苗庵。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有錢者學古人焚券買義,無錢者挺脊梁窮且益堅。“積善人家,必有余慶”。誠實守信,崇德向善。“仁義集”“仁義鄉”——苗庵厚重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
開疆辟地,風雨百年。跟著共產黨闖難關、涉險關、越雄關。分田分地打土豪,參加起義抗煙捐。日寇進犯,罪惡滔天。英雄兒女,大義凜然。宿東支隊根據地,抗日烽火遍地燃。寧圩莊激烈戰斗,殺鬼子報仇冤,長人民反抗侵略志氣,滅頑敵狂妄囂張氣焰。東宅門遺址前,91歲寧良滿講述當年抗戰。淮海戰役,奮力支前。改天換地,紅旗招展。改革開放,春光滿園,希望的田野,生機盎然。“苗庵集”“仁義鄉”“苗庵公社”“苗庵區”“苗庵鄉”“苗庵鎮”,同與不同,變與不變,都是前行腳印,都是時代大片。
從“苗庵鄉”到“苗庵鎮”,是機遇,也是挑戰。黨委政府一班人滿懷責任感、使命感,聽民聲、聚民智、遂民愿,率領四萬五千人民砥礪奮進,埋頭苦干。從過去茅草屋巴掌大,一天三頓無變化,到現在樓房敞亮馬路寬,舌尖美味樂心間。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再出戰。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鄉村美、產業旺、村民富才是真振興,解決的辦法多想,不行的理由少談。發揮地闊土肥的優勢,多種糧,產好糧,端牢飯碗,糧豐民安。“糧賤傷農”成歷史,種糧也能多掙錢。拎好“菜籃”,土地流轉,端好“果盤”,帶動示范。“夏王西瓜、辣椒”“新莊西瓜、萵苣”……大棚連片,浮光耀眼,引來四方商客,運往地北天南。大舞臺,西瓜節,瓜王比賽,吃瓜比賽,賽的是瓜大瓜甜,比的是文化內涵。
人居環境整治: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示范激勵,群眾比著干,美麗宜居,生態優先。秸稈禁燒,秸稈還田,水更綠,天更藍。秸稈產業化,環保又生金,中鷹紙業,落戶苗庵。鄉村綜合治理:化解矛盾在村,解決問題在戶,貴在深入一線。找準鑰匙,打開心鎖,以心交心,化解積怨。人說苗庵好地方,平安和諧成亮點。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繁榮興旺,人才輩出多姿多彩多元。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留人的理由不止一個,眷顧者皆有各自的喜歡。依托宿馬園區,加速融合發展,三產相融,文旅相融,笑迎天下客,把酒共言歡。力推王集、李圩商貿中心發展,彰顯新時代商賈云集容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難。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成就是不簡單。積小成大,滴水石穿;涓涓細流,海納百川。確立新發展理念,走向高質量發展。大道至簡,聚心發展,后發崛起,苗庵正在譜寫發展新篇。
□張炳輝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