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抗疫一線的報道)金海街道:黨建引領守護社區康寧
連日來,金海街道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利用好“三長”和網格員職能作用,組織發動黨員群眾和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黨建引領形成合力,共同構建安全防線,守護小區“大家庭”。
7月26日,埇橋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發布第37號通告,公布主城區首批“無疫小區(村)”名單,其中金海街道轄區內百麗社區卓耕廣場、星光老年公寓等8個小區均通過審核,成為首批“無疫小區”。
不留死角,織密社區管控“防護網”
金海街道黨工委書記白存勇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轄區共有656名公職人員報到,其中黨員382名,社區普通黨員報名參加志愿者287名。“我們結合在職人員和黨員志愿者報到情況,在街道8個社區27個小區中,共選出27名‘小區長’、438名‘樓棟長’及826名‘單元長’,并將信息通過微信群、張貼告示、發放居民告知書等形式及時告知居民,讓大家遇到問題困難能夠第一時間找到人、解決好。”
在工作中,街道細化明確“三長”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職責。推行疫情防控單元日排查、樓棟日報告、網格日調度、社區日研判的聯動報告制度。組建社區“三長”微信群,街道負責構建“小區長”微信群,各“小區長”負責構建“樓棟長”“單元長”微信群,“單元長”負責組建單元業主微信群,保證信息共享,全面織密群防群治的服務體系。
邵林,百麗社區黨總支書記。疫情發生后,他在腿部受傷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每天都要在幾個防控卡點之間來回奔波十幾次,財富大廈、翔豪新都、南城明珠……分別有幾棟樓、幾個單元、多少卡點,他都熟記于心。遇到打不通電話的情況下,他親自上門對人員情況進行排查,充分彰顯了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同向發力,共筑小區防控“防火墻”
每天早上4點,擔任“小區長”的區殘聯副理事長朱玉潔都會來到河拐社區眾德祥福園小區,為一整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做準備。該小區樓棟多、人員多,防控任務十分艱巨。“連續執勤雖然有些累,但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帶頭沖在前面。”朱玉潔說。
在金海街道河拐社區,有一對“夫妻檔”志愿者引人關注——丈夫李建剛在市財政局工作,疫情發生后,他和妻子王純第一時間下沉社區報到,就地轉為志愿者,每天凌晨4點就出門,中午11點之前沒回過家,下午還要接著處理單位的工作。“雖然辛苦點,但只要能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干什么都值了。”李建剛說。
宿州汽車運輸集團職工來瑩和丈夫鄭光滿同樣是一對“夫妻檔”黨員志愿者。鄭光滿前期擔任“樓棟長”,因強直性脊柱炎發作不能爬樓,但依然積極投身社區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瑩毅然接過丈夫的接力棒,承擔起“樓棟長”的工作,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
包樓到戶,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
金海街道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全面落實“單元長”包戶到人制度,加大靜態管理期間對居家隔離人員、“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需求的關注和服務保障。
家住金河社區天蘊康城小區的在職黨員馮虎是一名“樓棟長”,在得知包保樓棟有一名初中生獨自一人居住時,主動伸出援手,購買兩大包生活物資送到孩子手中。“作為一名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黨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馮虎說。
王瑤瑤,社區基層工作人員,丈夫也在社區工作,家中還有1歲多的孩子。她將孩子臨時托付給親人照顧,連續多天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每天休息時間不到4個小時,真正做到舍小家顧大家。
青年志愿者婁梁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主動作為,積極協助醫護人員做好核酸檢測工作。“我們樓里一位87歲的獨居老人做核酸檢測時,不是忘了時間就是忘帶身份證,我就一對一幫扶,每天提前去接他,做完后再把老人送回家,這樣我才能放心。” 王婷竹 記者 劉金明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1-6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2% 07-29
-
3
-
4?奔忙與辛勞交織 溫暖與感動交融 07-27
-
5
-
6上半年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