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十年一劍露鋒芒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得如何,雖然說不唯GDP論英雄,但GDP是一項最重要的考量指標。通過GDP的縱橫對比,能梳理出一個地方的經濟增幅、增速和發展脈絡。
2020年,宿州市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2045億元,位居全省第八。
2021年,宿州市實現GDP2167.7億元,增速8.4%,GDP總量在安徽省16個地市中,排名第七。
從2013年全市GDP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1014.33億元,連續8年來,一年一個百億元臺階,GDP連年增長,穩居安徽省中上游。宿州這個傳統的農業大市堅持“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無中生有”,新興產業蔚然成勢;數據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歷了從傳統的農業地區到皖北地區新興工業市的嬗變。
市高新區一隅。 記者 董虎 攝
無中生有 大宿州有大“智慧”
十年一劍,聚“云”布“數”。
宿州市委、市政府將云計算作為首位產業,大力推進,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云計算產業發展。短短數年間,宿州吸引了包括華為、世紀互聯在內的眾多知名互聯網企業落戶,形成一個令全國矚目的數字產業集群,“無中生有”闖出了一條新路。
“數字宿州”建設從“無中生有”到“異軍突起”、從“蔚然成勢”到“風起云涌”。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齊聚宿州,1600余家云計算、大數據及智能制造相關企業在這里落地深耕,安徽首個5G連片試驗區已成規模,導航領域亞洲唯一虛擬全景測試實驗室在宿州落成。這些都為5G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厚植了生長沃土、拓寬了發展空間、增強了科技支撐。
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思路, 宿州市聚焦“云計算、智能制造”產業,致力于打造“基礎云、平臺云、應用云”相互融合的數字經濟生態,積極引入數據存儲、算力支撐、算法加持、數字應用型企業,建設了長三角區域標準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綠色數據中心,已吸引阿里、騰訊、華為、浪潮、網易、奇安信、華瑞賽維5G實驗室等互聯網頭部企業落戶,擁有全省首家博士交流創業中心。
化繭成蝶,蓄力啟航。經過多年發展,宿州現已成為國家智慧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量子通信節點城市、云計算產業典范城市、長三角區域最具特色的云計算中心、安徽省云計算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圍繞“一城兩區三基地”的戰略定位,宿州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位承接產業轉移,努力打造以數字產業為特色的皖北產業轉移試驗區,同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長三角創新發展先行區、全省產城融合示范區,奮力打造長三角區域重要的數字經濟基地。
以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宿州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十三五”期間,宿州數字產業實現上規模、提質量發展。市高新區基本形成云計算、智能制造雙首位產業發展格局。2020年,規模以上云計算企業60家,產值達75.33億元。云計算基地獲評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數字特色小鎮入圍中國特色小鎮50強。華為云、量子云、中國電信、安廣、國盾等企業陸續入駐,具備承接長三角區域大數據服務的能力。華為云成功搭建服務于宿州的便捷高效政務云平臺;阿里迅犀智能制造搭建云計算基地人才需求數據庫等產業信息服務平臺;騰訊云啟動未來城市一期建設,落地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形成1個城市級數據中臺、2個方向智慧應用的“1+2”宿州未來城市建設模式。
廣交朋友 融入區域“發展群”
“2017年,我們從上海落戶蕭縣。這些年來能取得這么快的發展,與當地政府和園區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蕭縣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安科迪數碼設備有限公司公司相關負責人邢燦燦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新技術企業匯聚張江蕭縣高科技園區。圍繞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器械行業,該園區目前已引入逾200家企業落戶,直接帶動1500人就業。蕭縣和上海張江高新區戰略合作創新發展模式受到省政府肯定,成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典范。
安科迪數碼公司的發展,是宿州大力推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發展戰略,“吃干榨凈”國家和省支持皖北發展的政策,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態經濟帶、淮海經濟區四大經濟圈,堅持四個“發展群”同融入、四個“朋友圈”同聯系,與周邊地市開展更加緊密合作,構建更加頻繁、更加順暢、更加穩定、更加有效的市際循環。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圈子。2019年10月22日,宿州與上海科創辦正式簽訂創新發展合作備忘錄,不斷深化已有合作內容、合作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合力推進創新成果轉移,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不斷探索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張江創造+宿州制造”合作模式在全省推廣。積極推進“一網通辦”,200余個便民服務事項實現長三角區域一鍵驗證、線上辦理。
“公司能夠迅速提檔升級,離不開宿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21年10月19日召開的宿州(徐州)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對接交流會上,安徽廣識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華感慨萬千。
2020年,廣識電氣從徐州整體轉移至宿徐現代產業園。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上馬多條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當年產值實現大幅度躍升,目前公司生產的雜散電流監測防護產品已經占據全國60%的市場份額。“最近,相關部門又幫助公司融資1000萬元,申報設備補貼86萬元。”在接受采訪時,公司負責人對園區的幫扶贊不絕口。
積極融入淮海經濟區圈子。宿州參與成立淮海經濟區產業聯盟,參與設立首期募集30億元的淮海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共建宿州徐州現代產業園區,入選首批安徽省際產業合作園區,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135個。蕭縣與徐州市泉山區、靈璧縣與徐州市睢寧縣、碭山縣與徐州經開區等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著力培育后備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對接杭州,攜手向未來。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杭州市結對宿州市。自確定宿杭對接以來,宿州積極行動、主動出擊,加緊加密溝通銜接。根據國家發改委實施方案和省發改委要求,結合宿州市建議和兩市實際,今年4月13日,經杭州市政府同意,杭州市對口和山海協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杭州市宿州市結對合作幫扶工作方案和2022年工作計劃,在開展全方位合作前提下,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發展水平、合作基礎等因素,確定了杭州市錢塘區——宿州經開區、余杭區——宿州市高新區、杭州市蕭山區——宿馬園區、上城區——埇橋區、西湖區——碭山縣、拱墅區——蕭縣、臨平區——靈璧縣、濱江區——泗縣的對接合作關系,建立起區縣和開發園區結對合作幫扶機制。
2021年,宿州市實現GDP2167.7億元,GDP總量在安徽省16個地市中,首次挺進前七。
“皖北鎖鑰、徐南形勝”。如今,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的宿州,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等政策疊加的機遇,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遇、創業燃點、合作空間。
“‘十四五’時期,對標省打造‘三地一區’、加快建設‘五個安徽’的奮斗目標,我們提出了打造‘一城兩區三基地,奮力沖刺全國百強市,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宿州’的三大奮斗愿景。”市委書記楊軍言辭鏗鏘,“愿和來自五湖四海的企業家朋友,共同把握發展良機,在上海龍頭帶動下,攜手蘇浙‘四手聯彈’,全力推動‘四化同步’,共同譜寫精彩華章!” 記者 陳成光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主持召開市委審計委員會第五次會議 08-03
-
2王啟榮在市高新區、埇橋區和宿州經開區調研 08-02
-
3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成績單”公布 08-02
-
4援宿“抗疫衛士”返程 08-01
-
5軍民共繪“同心圓” 雙擁共建譜新篇 08-01
-
6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