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告 話發展 丨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機制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笔形庌k主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兼)高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組織部門作為黨管人才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充分發揮人才工作牽頭抓總作用,著力在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機制上精準發力,全方位引進培育用好各方面人才,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量體裁衣,在引才機制上下功夫。要堅持人才工作“一盤棋”思想,充分發揮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夯實職能部門職責。要把人才作為強市之基,主動對接“一城兩區三基地”“全國百強市”建設需要,有針對性地謀劃推動人才工作,結合宿州發展階段、產業需求和重大戰略,深入分析人才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持續健全人才政策體系。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奮力打造高水平人才生態和人才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研究制定專項政策舉措,充分賦予用人單位“引育用留”自主權,提升政策精準度、實用性。聚焦“雙招雙引”,緊盯招才引智和科技成果轉化,對頂尖人才頂格支持,對領軍人才“一事一議”,構建靈活有效的政策環境。持續推進杭州、合肥等地“科創飛地”建設,擇優遴選科技企業入駐“江淮英才港”,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無縫連接”。
借梯登高,在平臺搭建上下功夫。要大力實施“人才歸宿”行動,深入推進“個十百千”等重點人才工程,建好用好聚才平臺,為人才創新創業搭建有效載體,著力引育產業英才、醫療優才、教育良才、技工匠才等。加強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重點高校合作,發揮“以才引才”作用,靶向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團隊,注重“產才融合”,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要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支持本地企業與宿州學院、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皖北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地方高校共建特色學院、特色學科、創新中心等,開展專業人才定向培養。推進長三角區域人才交流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與滬蘇浙地區高校、科研院所和頭部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承接先發地區資源外溢。創新人才引育模式,繼續打造“專家博士進埇橋”、碭山“博士直通車”等人才品牌。
凝心聚力,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留才的關鍵在于留心,滿足人才的真正需求,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出人才創新創造的強大內驅力。要立足“全球化視野、多元化布局、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營”定位,建好用好市人才集團,整合人才招引資源,提供市場化、專業化、鏈條式人才服務。高標準建設“人才驛站”,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和中介機構作用,加快人才行業協會培育,成立人才服務工作專班,為高層次人才來宿提供專業化服務。要不斷提高人才服務的精細化水平,加快人才市場建設,強化金融服務支撐,鼓勵社會資本投向領軍人才項目和優質人才項目。擦亮“宿事速辦”品牌,開發“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推動流程再造、服務升級,解決好住房就醫、配偶安置、子女教育等實際問題。開辟人才工作專欄,宣傳人才工作政策,推介創新創業典型,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 記者 沈前程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人大:以“小切口”立法承載“最大民意” 01-28
-
2楊軍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干部職工 01-21
-
3王啟榮許廣斌看望慰問在崗干部職工 01-21
-
4市政府召開第26次常務會議 01-18
-
5宿州市出臺“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01-18
-
6市政協黨組暨機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召開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