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春雨潤大地 和美鄉村展畫卷
日前,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連日來,我市“三農”戰線干部職工、農民群眾認真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搶抓農時多種糧種好糧,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同心協力擘畫和美鄉村“新藍圖”。
“強筋壯骨”硬底氣 守牢糧食“基本盤”
倉廩實,天下安。“中央一號文件傳遞出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是九大任務之首。我們要在去年糧食‘十九連豐’的基礎上,采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協作,推進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增產與止損兩手抓,確保糧食穩產高產。與此同時,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堅決守護好‘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說。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邱宏瀛表示,“我們將聚焦脫貧群眾收入,聚焦脫貧群眾就業,聚焦特色產業發展,注重扶志扶智相結合,最終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中央一號文件的第二大部分,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水利系統將通過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市水利局局長孫洲說,我市將以現代水網建設為統領,科學謀劃蓄引調提工程建設,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通過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全面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在守牢糧食安全中展現水利新擔當。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建設農業強市,科技是利器。要以科技之‘長’,補傳統農業之‘短’。”市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猛表示,科技創新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根本動力。我市是農業大市,必須用高水平農業科技、現代化物質裝備,破解資源稟賦制約,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蓄勢賦能。
“形神兼備”提神氣和美鄉村展畫卷
推窗見綠、抬頭賞景、移步聞香……去年以來,靈璧縣大廟鎮外筑美麗“大家”,內塑美麗“小家”,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營造了“戶戶爭出彩、人人齊參與”的濃厚氛圍,一個又一個“美麗庭院”扮靚全鎮。“鄉村振興高質量需要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讓農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讓鄉村穩定安寧、宜居宜業更和美,讓農民心有歸屬、幸福指數節節高。”大廟鎮黨委書記王宏偉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深挖鄉村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產業融合、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靈璧縣楊疃鎮作出了嘗試。近年來,楊疃鎮動真碰硬、真抓實干,推行黨支部領辦、村企共建合作社,緊緊扭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以雙孢菇、草菇等食用菌為樞紐,打造植物、動物和菌物“三物循環”模式,蹚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新路子。“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我們將圍繞食用菌最前沿技術,培植壯大‘育、繁、推、產、加、銷’一體化食用菌龍頭企業,把傳統產業打造成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雙孢菇種植、加工、回收利用全產業鏈閉合循環發展新格局,讓雙孢菇真正成為群眾的‘致富菇’‘幸福菇’。”靈璧縣楊疃鎮黨委書記孫建表示。
“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埇橋區三八街道九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京京說,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扎實推進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作為一名農村基層干部,要探索如何實現基礎更加牢固、合力更加強大、服務更加高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入心化春雨 鉚足干勁奔向前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咱們農民種糧又有福利了!”2月13日,埇橋區灰古鎮付湖村種糧大戶童士合第一時間將中央一號文件的鏈接分享到同行的微信群里。文件中提出“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推動‘小田變大田’”,令他和同行們十分激動。“政策給了我們信心,干起活來腳下都生風。”童士合高興地說。
盡管春寒料峭,我市春季田管、春耕備耕工作緊鑼密鼓開展。2月18日一大早,安徽華成種業董事長劉良柏帶領種業專家來到埇橋區朱仙莊鎮鎮西村麥豆良繁基地,查苗情、墑情、蟲情,為奪取夏糧豐收打好基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這正是我們企業的主攻方向。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作為全市種子龍頭企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打好種業‘翻身仗’,從源頭上保障糧食安全。”劉良柏告訴記者,多年來,安徽華成種業始終堅持以推廣優良品種為使命,注重自主研發,累計選育國審、省審農作物新品種24個,其中華成3366于2021年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今年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安徽興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程仁功喜笑顏開,“我們的預制菜招牌產品‘老雞湯’在去年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開幕當天就售罄。公司將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潛心研發,讓預制菜逐漸成為‘大眾菜’‘民生菜’!”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三農人”正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頑強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鉚足干勁再出發。 拂曉報記者綜合報道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王啟榮:做實做細信訪工作 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02-24
-
2《宿州市城東新區總體城市設計》通過專家評審 02-22
-
3王啟榮參加指導埇橋區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 02-20
-
4?“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 02-20
-
5穩健與速度的魅力 02-13
-
6“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走進宿州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