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宿州在行動】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條件,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唯物辯證法
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市場監管部門能做啥?2022年,全省“新春第一會”后,市市場監管系統發出“新春第一問”,并在系統內通過網絡等途徑面向企業和社會各界廣泛征求意見,繼而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聚焦五大成長產業、聚力五大新興產業,開啟以“464”引領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的實踐。
量變讓人眼前一亮:全市新設各類市場主體109819戶,同比增長13.48%,增量位居全省第三。截至2022年底,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83870戶,同比增長15.90%。質變令人為之矚目:10家企業獲得“皖美品牌”,11個產品通過“食安安徽”認證,957家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1024家規上企業革新和創新生產工藝……
以“464”服務行動破局,引領服務高質量發展。一年來,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四個面向”、提供“六項服務”、建立“四辦機制”,探索經驗入選《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被《中國市場監管報》《中國質量報》等報刊報道,得到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肯定。
“四個面向”鎖定發展目標
方向決定成敗,緣木求魚無異于鏡花水月,瞄準目標方能一矢中的。早在2022年初,市市場監管局就以“四個面向”明確了方向,構建質量服務新模式。
一是面向“雙招雙引”,發揮市場監管技術優勢,搭建檢驗檢測服務、知識產權服務、醫藥產業發展等“雙招雙引”平臺, 招引新興產業頭部企業、高新檢驗檢測機構、高端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到宿州發展。二是面向產業,實施“一業一策”,全方位開展產業“質量體檢”,助力做優做強縣區特色產業,推進新興產業質量水平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實現強鏈延鏈補鏈。三是面向園區,實施“一園一策”,深入開展園區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和園區主導產業產品質量提升,力爭建設8個質量基礎設施服務中心,創建2—3個省級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四是面向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推動產品生產工藝革新和創新,創建省政府質量獎。
“六項服務”明晰實施路徑
方向確定,明晰實施路徑至關重要。市市場監管局集思廣益,敲定了“六項服務”的路徑。
一是提供市場準入服務。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下放行政審批權,簡化企業辦事程序,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二是提供質量管理服務。完善質量強市激勵政策,推進首席質量官、標準化總監建設,放寬市場準入,促進企業、產業質量提升。三是提供知識產權服務。落實專利專項資金支持,建設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加大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力度,助力企業創新創造。四是提供標準計量服務。建成計量檢測校準信息和計量專家公開平臺,提升計量檢測能力,強化標準制修訂和標準化示范試點建設,完善十大產業鏈標準化體系。五是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引導系統內外檢驗檢測機構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計量測試、進料管控、生產保障、銷售服務等全鏈條質量改進服務,助力企業發展。六是提供認證認可服務。引進2—3家認證認可機構入駐宿州,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認證服務。
“四辦機制”確保服務質量
為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建立“四辦機制”作為制度保障。
一是全程代辦。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市場監管行政審批窗口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機構設立“464”服務全程代辦專席,提供“一對一”服務。二是一網通辦。搭建質量“一站式”服務互聯網平臺,協同市場準入、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知識產權等要素服務,實現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三是“宿事速辦”。市市場監管系統43項行政審批、51項行政服務事項全部實行“宿事速辦”。四是定期督辦。建立兩周一聯系、一月一走訪、一季一督辦機制,高效解決企業訴求,實現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
“連接你我”打造精準模式
雪中送炭強于錦上添花。市市場監管系統實施“你點我辦”“你需我助”“你困我幫”“你優我獎”服務模式,竭盡全力讓服務菜單化、精準化。
“你點我辦”服務菜單化。圍繞開辦便利化,打造企業開辦“掌上辦”App系統,實現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辦結率達99%。圍繞監管優化,合并13個監管領域358項監管事項,實行“綜合查一次”;實行柔性執法監管,建立不予行政強制、輕微違法行為免罰、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措施清單;圍繞質量提升,組建涵蓋中國質量獎評審專家、省質檢院和省質標院專家等在內的26人專家講師團,推出菜單式企業培訓;開展各類專業培訓8場,參會企業達300余家,全市46家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和改進生產現場管理。
“你需我助”服務精準化。聚焦特色產業提升,實施“一品一策”“一企一策”,出具質量問題“診斷書”12份。制定宿州特色產業符離集燒雞標準,助力燒雞生產企業由“加工型”向“加工型+品牌經營型”轉變,劉老二、徽香源等燒雞品牌產品質量美譽度進一步提升。聚焦主導行業發展,制訂“一業一域”質量提升方案,推動5家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12家企業開展6S現場管理。開展綠色產品認證專題培訓1場,發放宣傳資料23份。聚焦區域質量發展,推進泗縣機械制造行業質量品牌提升,1個企業獲得省級發明專利金獎,2家企業獲評“皖美品牌”示范企業,3家企業獲縣政府質量獎。
“你困我幫”服務貼心化。針對長期困擾靈璧縣軸承產業計量檢定送檢時間長、費用成本高的難題,與省計量研究院協調,建立宿州工作站,定期派員赴靈璧為企業開展計量檢定服務,就近檢定計量器具15909臺,節約檢驗費用近百萬元。針對宿州經開區醫藥生產企業、蕭縣陶瓷建材企業計量人才培訓難題,先后組織專家和技術骨干赴企業開展幫扶,免費培訓5家企業計量技術人員,解決計量難題16個,指導其健全計量管理體系。針對埇橋區綠色家居產業認證認可需求,引進中宸聯合(北京)認證有限公司入駐宿州,駐點在園區開展“一對一”服務,指導10家企業申報綠色認證。
“你優我獎”激勵導向化。推進企業質量品牌提升。2022年,市、縣兩級強化質量標桿引領,共兌現質量激勵資金1693余萬元,極大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意識。目前,省政府質量獎、“皖美品牌”示范企業、“食安安徽”品牌認證企業等各類質量獎勵儲備企業達180家,同比增長20%。推進企業標準化發展。2022年對32家企業承擔的42個標準化項目進行表彰。截至目前,全市企業累計發布各級標準11項,包括國家標準1項、地方標準2項、團體標準8項,標準引領質量提升的勢頭良好。推進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截至目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4件,同比增幅42.2%,增幅全省第四。有效商標注冊量52853件,同比增長35%。
轉型服務推動“量”“質”齊飛
深諳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市市場監管系統在“464”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中,不斷創新服務,在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型的同時,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服務轉變“顯”而易見。結合“一縣一業”質量提升行動,各縣區(園區)高質量“一站式”質量服務站逐步建成。市市場監管人員實現從“找我辦”到“我要辦”的思想蛻變,逐步形成市、縣區、園區服務“1”張網絡,走訪、調度“2”項機制,你我連接“4”種模式,質量診斷“N”項服務的“1+2+4+N”新型服務模式,現已發展質量品牌培育企業163家,解決企業需求292條,解決企業發展難題65項。
產業質變“顯”露頭角。全市957家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標準化總監,規上企業首席質量官、標準化總監覆蓋率達91.2%。90%以上企業轉變發展觀念,加強質量管理建設,規模以上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達4.4%。
經濟蝶變“顯”著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1萬戶,增量全省第3位,其中日均注冊企業61戶、個體戶236戶。2022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記者 陳成光 李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調研暖民心行動 03-16
-
2王啟榮參加市政府辦公室第一黨支部組織生活會 03-16
-
3
-
4全市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大會舉行 03-09
-
5楊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全力以赴助企紓困解難 03-09
-
6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