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菠菜賣到國外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這是今春最后一茬菠菜了,銷完后我們得趕緊搶種春季水果玉米。”近日,在蕭縣酒店鎮申河村菠菜產業基地,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雪泥正忙著收割菠菜,準備裝車后發往山東高密、濟寧等地,處理加工后再銷往日韓或歐美等國家。
“我們這個品種的菠菜,葉片顏色濃綠,片多而肥厚,味道甜嫩,不易起薹,生長速度快,莖跟芹菜似的,產量高,每畝可達3至5噸;今年的價格能賣到1300至1500元每噸。去年冬季以來,我們這230多畝菠菜,已賣了150多萬元。”說起特色菠菜,張雪泥如數家珍,非常自豪。
張雪泥之前去山東考察時,看到當地菠菜產量這么高,而且能出口賺外匯,便回家包了30多畝地開始試種,第一年便大獲成功。隨后,他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并帶動村民一起種植,該村成功脫貧。張雪泥當選村黨總支書記后,申河村成立了村集體合作社,流轉500畝農田,除保證基本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外,其余的230多畝全都種上了“波特-F1”菠菜;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用上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備,并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產業輻射帶動能力,讓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種植這種出口菠菜,要求特別嚴格。首先因為它棵大,不能太稠,所以播種量不能像一般菠菜那樣每畝五六斤,只需二三斤就夠了,得用專門機器才行;其次是管理,這種菠菜主要用來做食品調料包的‘速凍菠菜’,所以農殘標準必須送到第三方食品公司檢測,316項監測指標均達標才行。”張雪泥說著,帶領筆者進了設備房,“看到了嗎?這種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備能根據土壤肥力和菠菜生長的實際情況,將硝態氮和灌溉水按照比例配兌成肥液后隨水沖施,不僅能保證質量也能提高產量,所以我們的菠菜不僅質量過硬,而且畝產能達到五六噸。”
“在基地干活,不重,離家又近,每天80多塊錢;收菠菜時按斤算,每斤一毛,多收多算,最多的時候每天能掙到100多元呢!”家住前寇村的村民任秀英說。如今像她這樣在菠菜基地里務工的,全村有700多人,每人每月保底工資2500元。
產業振興是富民增收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申河村不僅大力種植特色菠菜,還有水果玉米和毛豆,一年最少三茬,每畝地總收入近18000元,吸引周邊很多村莊前來學習取經。
“我們將繼續擴大產業規模,逐步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深加工,把更多產業發展紅利留在農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該鎮副鎮長王德燃表示。 (張祖北)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