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市,預制宿州菜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這也是“預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近年來,預制菜產業蓬勃發展。《2022年中國預制菜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全國目前有預制菜企業超7萬家。預計到2025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作為農業大市的宿州,預制菜產業發展如何?怎樣搶占“黃金賽道”跑出“宿州速度”?近日,記者深入商超、夜市、基地等進行了探訪。
2023首屆宿州高端綠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現場(資料圖片)。 記者 楊雪 攝
躍升消費“新寵” 宿州火出“圈”
不用切、不用洗,按步驟操作,幾分鐘就可以做出一道家常菜,這就是預制菜的特色。預制菜,即用現代化標準,通過中央廚房集中生產、科學包裝以及急速冷凍技術進行保存的半成品食物。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市場上的預制菜大致分為兩大類——熟制品和生制品,消費群體多為年輕人。從采銷情況來看,除了快餐店、酒店等重要客戶外,個體消費者也越來越多。
記者在宿城萬達廣場永輝超市看到,燒雞、鹽水鴨、老雞湯、羊肉火鍋等預制菜占據了整面墻的柜臺。憶中味供應鏈(宿州)有限公司的現場銷售經理蔣濤介紹:“我們公司主要生產預制菜產品,在全市有3家線下體驗店。你看這款‘羊肉火鍋’,只要把湯包和食材包放進小電鍋里加熱三五分鐘,即可享用美味大餐,方便又省時。”
傍晚時分,記者走訪了俺家小院、吾悅廣場步行街、東昌路夜市、宿州之夜等地發現,預制菜深受商家的青睞。“原來開大排檔,從買菜、摘菜、洗菜、切菜到炒菜,一整天忙個不停。現在不同了,魚香肉絲、糖醋小排、宮保雞丁,葷素都有預制菜,一道菜分分鐘搞定,一桌菜最多半小時,省心多了。”東昌路夜市經營戶張偉對記者說。
宿州預制菜不僅在本地成為“新寵”,還迅速火出了“圈”。“肉爛脫骨、唇齒留香,符離集燒雞就是這個味。價格不貴,還經濟實惠。”在2023首屆宿州高端綠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會上,家住杭州三里亭的鄭大伯一邊品嘗符離集燒雞一邊笑呵呵地說。此次展示展銷的宿州特色農產品備受杭州市民歡迎,尤其是預制菜產品劉老二燒雞、興程食品的“憶中味”、順道食品的“三道硬菜”等多次被搶購一空。僅燒雞一個品種,4天展會零售1萬多只,訂單銷售10萬只。
進軍萬億藍海 宿州有底氣
為了把握時機,有序推進預制菜產業健康發展,我市積極搭建預制菜產業支柱,加速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宿州)基地建設,讓“宿州預制菜”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讀懂安徽、愛上宿州”的美食文化窗口,強勢進軍萬億藍海。
“作為皖北地區農業大市及預制菜的上游端,我市原料資源豐富,在發展預制菜產業上具有先天優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介紹,宿州位于全國綠色食品生產企業集聚度最高的華東地區,是中國著名的糧食產區、全國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蔬菜、生豬、牛羊和禽類資源豐富,食品加工制造產業是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宿州預制菜企業超過100家,年產值近120億元,主要集中在罐頭、粉絲、肉食品加工、預制菜肴和休閑食品等幾大類。水果罐頭加工主要集中在碭山縣,年產值30多億元;粉絲加工主要集中在泗縣和碭山縣,年產值10億元左右;肉食品加工主要集中在埇橋區和靈璧縣,年產值近40億元;預制菜肴和休閑食品主要分布在各縣區,年產值超過30億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創建各級蔬菜標準園122個、水果標準園86個、標準化養殖場163個。
為了拎穩“菜籃子”,我市一方面延展完善預制菜生產體系,高標準建設綠色優質原料基地。重點建設埇橋區10萬畝以上高蛋白大豆規模化種植基地,到2025年達到180萬畝;埇橋區5萬畝以上蔬菜規模化種植基地,到2025年達到62萬畝;100萬畝碭山酥梨、黃桃和蕭縣葡萄種植基地,以及溫氏、牧原、草源等大型標準化生豬、畜禽、肉牛等養殖場,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提供優質的原料供應。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特色化專業化承載園區。依托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宿州)基地和宿馬現代產業園,建立市預制菜產業園中園。投資6.27億元建設20萬平方米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投資3億元建設6萬平方米宿馬食品產業園,目前已入駐正新食品和瑞康食品2家預制菜生產企業。
近日,我市組織蕭縣羊肉、碭山水果、靈璧興程等10家預制菜企業,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博覽會,集中展示預制菜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并榮獲“中國預制菜創新發展示范基地”稱號,成為參展期間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搶占“預制”賽道 宿州更硬氣
“目前,從徐州到上海高鐵站所有站點快餐店銷售的食品用的都是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們與杭州、南京等多家餐飲公司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旗下的‘憶中味’牌和‘阿拉爽’牌預制菜系列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從事預制菜行業9年之久的安徽興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程仁功向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成功研發出快餐菜品、家庭套餐、特定人群月子餐、減脂餐、雞肉蘑菇餅等系列產品上百種,并擁有4項發明專利。
企業是產業的細胞。據悉,我國目前擁有7.2余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安徽預制菜企業有4479家,而我市只有100多家。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結合地方特色、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顯得尤為重要。于是,2022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了《宿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市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000家、預制菜全產業鏈產值實現1000億元的“雙千”目標。
根據實施意見,我市開展了預制菜企業梯次培育行動。分檔建立大中小預制菜企業培育庫,構建“小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梯次發展格局;培育專業領軍人才;聚力推動預制菜研發平臺建設;提高預制菜智能化自動化生產水平,逐步整合預制菜全鏈條數字資源,建立數字資源目錄,推動預制菜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信息上云。
預制菜企業的發展,除了自身不斷適應市場變化,也離不開當地政策的支持。為了構建預制菜產業保障體系,我市一方面招大引強預制菜龍頭企業,成立預制菜招商專班,瞄準國內外預制菜行業頭部企業,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另一方面,設立10億元預制菜專項投資基金,通過融資、參股、回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并支持外來企業投資,確保企業在宿州長期穩定發展。目前,全市預制菜全產業鏈招商洽談項目13個,總投資97.5億元;已簽約項目9個,總投資15.5億元;力爭到2025年,全市引進預制菜項目投資總量達到100億元以上。
瞄準痛點找出路。預制菜從原材料采購、加工再到銷售,時間跨度較長,涉及菜品加工、冷鏈保鮮等多個環節。同時,受限于冷凍保存技術,食材在長時間運輸、加工過程中易出現不新鮮、腐敗等問題。針對這一痛點,我市大力度提升倉儲物流冷鏈設施建設,投資300億元建設規劃面積6266畝的黃淮海智慧物流園區,保障優化冷藏、速凍、常溫等冷鏈倉儲服務供給,打造集低溫加工、倉儲保鮮、冷鏈配送于一體的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的日益完善,不僅縮短了上游原材料運輸時間,也加快了預制菜品送達用戶的速度,為預制菜新鮮度提高和覆蓋面擴大提供了基礎保障。
打造宿州預制菜產業特色,培育宿州預制菜龍頭企業、預制菜產業集群,建設預制菜產業園區,完善冷鏈物流體系等重點任務已經明確。宿州發展預制菜產業大有可為、未來可期。記者 楊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