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魚水情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每年八一建軍節前夕,都會油然地想起自己在部隊的美好歲月。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感受到的軍民魚水情深的件件往事了。縱然軍營歲月流逝了四十多年,但回憶起來卻仍很清晰,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新兵集訓結束后,我被挑選到汽車教練隊學習開汽車。部隊辦事很認真,為了讓學員掌握熟練過硬的駕駛技術,教練們手把手地教了我們整整半年。到最后單放的時候,每個戰士開一輛車,在教練的陪伴下上路。有時候空車,有時候是給地方上拉貨。給地方上拉貨的時候,都是我們自己裝卸貨物,不讓物主沾手。他們唯一能表達心情的,就是熱情地給我們送上水果和開水,督促我們吃喝。否則他們會板著臉生氣。
我們的營房在安徽蚌埠南郊,每個國營生產單位,都要按照上級下達的生產指標完成任務。那年,快到年底了,蚌埠肉聯廠離指標完成還有一些差距,部隊組織了擁有數十輛軍用卡車的車隊,傾力給予支援。當時我在團部駕駛班開指揮車,也被選去參加了這個車隊。那些日子,每天早上,車隊浩浩蕩蕩駛出市區,前往二百多華里遠的阜陽地區臨泉縣拉豬。時間緊任務重,有時候一天還來回跑了兩趟。雖然疲憊不堪,但我們仍精神飽滿,樂此不疲,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運輸任務,而且不收取廠方任何勞務費用。為此,肉聯廠組織人員,敲鑼打鼓給部隊送來了錦旗和匾額,逢年過節時,還組織文藝宣傳隊,到營房進行慰問演出。
部隊每次外出野營拉練,到一個地方一住下來,哪怕只有一晚,都要給當地村民放映電影。我駕駛的車輛,專門拉電影組的戰士和放映器材。別的官兵可以安營扎寨休息了,而我們則要忙活到三更半夜,才能回到駐地休息,疲勞程度可想而知。但一想到老百姓看電影時的歡欣勁兒,心里卻很甜蜜,倒頭就睡,格外香甜。
每年的莊稼搶收搶種季節,部隊官兵都是有組織地列隊走出營房,自帶水壺,頭戴草帽,融入當地群眾的“雙搶”勞動之中,縱然揮汗如雨,腰酸背痛,也很少有人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猶如戰場上的奮力拼殺。群眾過意不去,有的送過來綠豆茶和熱氣騰騰的飯菜,犒勞人民子弟兵,而子弟兵都是一律婉言謝絕,秋毫無犯。一個“雙搶”季節下來,一個個支援農民“雙搶”的官兵,都被太陽曬得臉上和胳膊上紫紅紅的一片,甚至過后脫了一層皮,灼痛難忍,也毫無怨言。時間長了,駐地村民都和我們熟悉了,有的還不時地來到營房找我們敘敘話,也邀請我們到他們家里做客。
全國人民都不會忘記,武漢疫情期間,解放軍醫護人員舍生忘死地奔赴“抗疫”最前線;每當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等自然災害時,又是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救人民群眾于危難之中。回顧歷史,從人民的軍隊建立那天起,部隊和群眾的關系,一直都是“一家親”的魚水情關系,譜寫了一曲曲“愛民樂章”,人民也奏響了一曲曲“擁軍贊歌”。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戰勝一切敵人和艱難險阻的法寶。我堅信,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一定會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汪曉佳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