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軍人廖志斌:永葆軍人本色 守護電網安全
“走出軍營踏入工作崗位以后,我時刻以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吃苦耐勞,永葆軍人本色,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回憶參加工作20余年來的經歷,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宿州供電公司超特高壓運維班班長、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廖志斌堅定地說。
學技能 當好“一線尖兵”
廖志斌于1996年參軍入伍,成為赫赫有名的“沙家浜團”的一名戰士。服役期間,他服從命令聽指揮,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不到一年便成為隊伍中的訓練尖兵,多次獲得嘉獎,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1998年,廖志斌在千里江堤上火線入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褪下軍裝,換上了工裝。2000年,廖志斌入職宿州供電公司。作為一名電力“小白”,他將軍人的認真帶到了工作學習中。經過兩年的崗前培訓學習,他捧回了三學期全校第一的好成績,分配到當時的宿州供電公司線路工區。2012年,廖志斌參加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舉辦的輸電線路專業技術競賽,取得了個人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接著,又參加了第八屆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榮獲“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公司工區技術人員曾這樣描述廖志斌的“手藝”:“看志斌干活就一個字:服!爬桿利索、作業麻利,就像電影里的蜘蛛俠一樣。”
“以前在部隊爬的通信桿只有幾米高,現在要上的輸電鐵塔高達幾十米,一開始也是緊張的,但是當通信兵時練就的好體魄和技巧,給了我爬桿子架線的底氣。”廖志斌說,“有了膽子,有了技巧,剩下的就是堅持不懈地練習。有志者事竟成。”
謀創新 爭當技術先鋒
“他既是帶電作業能手,又是創新高手。”這是同事們對廖志斌的評價。
廖志斌擅長用新技術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圍繞帶電作業新項目、新工具、新技術的研制和開發,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不斷挑戰解決技術難題并取得重要成果。多年來,他先后主持參與完成40多項創新項目,擁有國家專利21項,發表科技論文26篇。
2019年,廖志斌主持研發的“自動拉線預制臺”項目,因顯著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成效獲全國電力行業一等獎。2022年,他主持研發的“拉線制作機具”轉化成功,并完成技術轉讓合同簽訂,實現了創新成果的批量轉化應用。2022年,QC成果《遙控中級保護裝置的研制》榮獲第24屆ICQCC國際金獎。他所在的QC小組多次獲得“全國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和“安徽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等榮譽稱號。
2021年1月,滁州供電公司發現兩條重要線路存在危急缺陷需要緊急帶電處理,廖志斌受邀前往滁州支援。他運用自己創新發明的工具將危急缺陷及時消除,確保了電網安全。
守初心 勇做“光明”使者
“雖然脫下軍裝,穿上了工裝,我依然是人民的子弟兵。”廖志斌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8年8月中旬,臺風“溫比亞”肆虐江淮大地,宿州地區遭遇特大暴雨襲擊,輸電線路不同程度受災。面對災情,廖志斌帶領同事們做出“電未至,我不眠”的承諾,夜里出巡,蹚積水、鉆果園,連續奮戰在搶修現場,直到恢復送電。
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廖志斌全天候堅守在抗疫保電的第一線,參與消除線路故障8起,還應邀支援亳州供電公司、省檢修公司消除了3起重大隱患,確保線路可靠供電。
在工作上“忘我”奮斗,在生活中,廖志斌也是一個不斷發光發熱的“光明使者”。
作為國網安徽電力皖美(宿州)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副隊長,廖志斌持續組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到社區、學校、敬老院、企業等送服務、送愛心、送溫暖,傳播社會正能量。
他積極參與“圓夢大學”捐款,盡己所能幫扶留守兒童和貧困學子等弱勢群體。他還帶領服務隊隊員開展助農惠農活動,走訪農戶、消除用電隱患,以安全可靠的電力服務鄉村振興。
退役不褪色,永葆軍人初心。廖志斌用責任堅守對事業的執著、用奉獻書寫對人民的赤誠,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了不平凡的業績。記者 劉文晴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