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水稻獲豐收 稻蝦共養雙增產
秋天的陽光熱力不減,在泗縣草廟鎮的稻蝦共養基地里,一株株金燦燦的巨型水稻挺立于水田中,枝頭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稻穗,農技人員在比人高出許多的稻林里穿梭測產。經現場測量,常規水稻的個頭一般在90厘米左右,而這種巨型稻的“身高”普遍在2米以上。
泗縣農技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張俊勇說:“巨型水稻正常高度為1.95米到2米,這片巨型水稻每畝穴數是14285穴,每穴穗數為70穗,每穗平均粒數在36.3粒。按照千粒重28克計算,畝產可以達到863.90公斤。”
農技人員介紹,2023年新引進的巨型水稻不僅株型高大,根系還很深,可以更好吸收土里的養分。稻稈粗壯、抗倒伏,具有稀植、生育期長、葉茂且冠層高、淹水深度大的特點,能為蛙、魚、泥鰍、鴨等稻田養殖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具有明顯的種養結合優勢,可用來打造可持續循環發展高效種養農業新模式。
草廟鎮稻蝦共養基地負責人徐文告訴筆者:“巨型稻根系粗壯,小龍蝦在水里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一年就能收獲4-5批成蝦。現在水稻馬上成熟了,要放掉水收稻子,不然的話還可以再養,季節完全不影響養殖產量。”據介紹,泗縣草廟鎮稻蝦共養基地往年小龍蝦畝產在100公斤左右,普通水稻畝產在600公斤左右。2023年采取稻蝦共養模式后,基地小龍蝦畝產130多公斤,巨型水稻畝產高達850公斤,實現了小龍蝦、巨型水稻雙增產。
稻蝦共養模式的成功也使泗縣各級充滿信心,下一步,泗縣將繼續以“巨型水稻”為抓手,探索“水稻+N”融合農業模式,創新利益聯結模式,打造全產業鏈,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鋪設縣域經濟發展新“稻”路。 唐雨涵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