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橋區冬修水利暢通排灌“毛細血管”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 “我承包了150畝地,過去雨水一多就內澇,糧食就會減產。今年渠道一清理,莊稼再不會被淹了。”11月24日,記者來到埇橋區西二鋪鎮葛林村,村民石三剛笑著說。
葛林村全村耕地面積1.1萬余畝,由于部分土地地勢低洼,每年到了汛期,雨水倒灌給農戶糧食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嚴重影響群眾種糧的積極性。“冬季農閑時,是興修農田水利最佳時期,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們投資59萬元,完成了4800米排水溝清淤工程,還新建了29眼新井、31米涵管和一座橋,讓村民能夠安心種糧。”葛林村黨總支書記、主任任文說,“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完成之后,干旱有水澆、澇時能排水,糧食增產有了保障。”
今年以來,埇橋區通過修復溝渠等項目建設,構筑起一個縱橫交錯、水網聯通的水利網,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全年小型農田水利項目計劃投入2425萬元。截至目前,已經完成蓄水塘清淤改造21口,修建排水溝340.055公里,新建和維修排水溝共631處,新增和維修機井1881眼,治理土地面積32萬余畝。
據了解,埇橋區將不斷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為主線,按照“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的思路,強化農田田間溝渠系統治理,重點治理支渠到田間的灌溉系統和田間到大、中溝的排水系統等“毛細血管”,使農田排灌系統相通相連,進一步補齊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短板,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記者 趙鵬)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