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從不敗美人
在我還是小姑娘時,總聽不得“更年期”“中年女”這樣的詞。我總覺得,更年期是一種病態,中年女是一種特殊族群,二者結合簡直就是不正常的代名詞。世故的、暴躁的——要么嫌貧愛富,瞧不起人;要么斤斤計較,貪小便宜;要么搬弄是非,顛倒黑白。胡攪蠻纏、蓬頭垢面、蜚短流長、渾身油膩……
書里、電影里,這樣的形象太多了!
《紅樓夢》中,賈寶玉感慨:“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之寶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變出許多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珠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珠子,竟是魚眼睛了。”我默默贊同這個公子哥兒的識人能力:女孩兒就是清純,尊貴;女人呢,煙熏火燎,醬缸子里染透,真比一攤泥淖還要復雜。
那時,卻不去想,自己作為一個女子,也會結婚成家,生兒育女,最終也要走向中年、老年。
如今,一路走來經歷世事,真為當初的自己害臊。少年不更事,何故鄙薄人?怎么能信賈寶玉?那生在溫柔富貴鄉的公子哥兒,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兒,怎會清楚一個清爽女孩兒演變為黃珠子中年的遭際。
這世上,或許只有那些錦衣玉食的“大觀園”小姐,在確信今生今世仍有萬分把握可以繼續錦衣玉食時,才會保持一枚不問世事、不沾煙火、玲瓏剔透、無辜天真的少女心吧。
我等大多數普通人,一路走到中年,事事靠的是自己打拼,競爭激烈,安能坐等?
工作,家庭,孩子。我們長出三頭六臂還不夠用,打拼、奮斗,全力搬運,補充、儲存,奔進奔出,水深火熱,赴湯蹈火,披荊斬棘。其間多少掙扎和無助?多少無奈、妥協和讓步?
一路走來,人到中年,肌膚松了,頭發稀了;如火的精力,余熄裊裊,內心的焦慮,叢生遍地。更要命的是,身體內部發生著不可控的改變,雌激素減少,內分泌紊亂,鈣流失……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位博主用AI動畫講述《女孩的一生》,童年、青春、戀愛、結婚、生子、工作、退休、老年,4分鐘時間,女孩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她坐在輪椅上,看著窗外的風景,回憶著自己的一生。她的嘴角掛著一絲微笑,眼中充滿了感激和滿足。
我深受震撼,又頗感溫暖治愈,是啊,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美好和價值,只要心中有愛、有詩意,殘陽暮年也有獨特的精彩。
中年,的確在漸漸走向萎凋和衰老,但同時也在累積著一種寶貴的財富,生長著一種新的力量。時光更迭,帶來的不只是下垂的嘴角、窸窣亂跑的皺紋、身體機能的衰頹,更有經驗的累積、內心的浩瀚深刻,氣質的沉穩。歲月磨礪,祛除了心悸、憂傷、無奈、恐懼,涵養出皺紋里的寧靜氣息。
那種新的、只有在中年才擁有的力量也在凝聚。它超越青春和荷爾蒙,是一種繼續成長的力量,也是平靜迎接暴風雨的力量。她包容無知,她溫暖弱者,她擔當重任。這是一幕嬌嫩青春永遠無法擁有的特質。
南宋人張孝祥有首詞道:“半舊鞋兒著穩,重糊紙扇多風。隔年煮酒味偏濃,雨過櫻桃色重……燒殘銀燭焰頭紅,半老佳人可共。”半老佳人,說的正是那中年女人。
中年女是那經雨的紅櫻桃,是那陳年的女兒紅。經歷了風雨陰晴,磨掉了酸澀、戾氣、稚氣、傲氣、兇悍氣,剩下的,多是和和暖暖、含蓄悠長。到了中年的好女人,閱歷、風度和氣質,璣珠在握;溫暖、擔當和情懷,通透圓融。
一個中年女作家說:中年是秋。熱退、涼來的秋,總有溫暖情懷,可以不必蕭瑟;暑天的余熱,正好用來溫暖這個世界。
若有溫暖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苦茶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