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好春光 沃野農耕忙
記者 楊雪
開局爭先,萬象“耕”新。春分剛過,我市各地掀起春耕備耕熱潮,農民辛勤耕耘,農機馳騁沃野,良種、良機、良法配套,農田處處孕育新的希望,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
靈璧縣游集鎮游西村,植保無人機在進行撒肥作業。記者 楊雪 攝
強裝備
“慧”種田有了好幫手
智慧農業成為今年春管春耕的一大亮點。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在耕種管收各環節廣泛應用。
春管裝上“數字引擎”,智慧農業大顯身手。
促弱控旺、培育壯苗、植保作業……如今正是小麥田間管理關鍵期,空中無人機、地上攝像頭、地下傳感器……在麥田裝上“千里眼”“順風耳”,會種田已經變身“慧”種田。
“這是我們的農田智能化控制圖,可實時監控農作物生長情況,如果在抗旱過程中需要追肥,能通過智能化控制把肥量調好一次性投入進去,不僅省時省工,還可實現節本增效。”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5秒后啟動作業……3、2、1。”隨著植保無人機徐徐升起,靈璧縣游集鎮植保無人機操作手邱增節開始一天的田管作業。“我這個植保無人機,每小時可噴灑100畝追施返青肥,1分鐘能撒100多公斤,肥料從‘泥土’到‘云端’,科技為田管插上騰飛的翅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模式已成歷史。”
50多歲的胡偉在靈璧縣虞姬鎮承包了50多畝耕地,“化學除草、飛機打藥、自動化灌溉、機械化收割……坐在家中點點鼠標、按按遙控器,就可以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物聯網’就是好啊!”胡偉滿意地說。
農機給力,種地省力。在春耕春管一線,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北斗導航翻耕機,都成了好幫手。技術新、裝備強,不斷優化升級的現代農業機械,既是春耕生產的裝備保障,也為推進農業強市建設提供了基礎支撐。
“以前春耕‘鋤頭不停歇’,現在是‘農機不停歇’。”市農機技術推廣(培訓)站高級工程師黃鵬介紹,今春田管全市將有20多萬臺(套)拖拉機、耕整地機具、播種機等農機裝備投入生產作業。
春耕大忙,不只在田間,也在車間。在靈璧縣馮廟鎮金豐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生產設備飛速運轉,加快生產、加急發運,一臺臺花生大蒜收獲機發往全國各地。農機銷售迎來旺季,各地農機產品推介會吸引眾多農民前來選購。
緊盯農時,加快補齊農機裝備短板,農機生產跑出“加速度”。我市已率先在全國整建制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區)實現全覆蓋。數據顯示,全市農機總動力800多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為18萬余臺,聯合收割機3.2萬臺,農產品初加工機械4.7萬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9.71%,位于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近750家,實現鄉鎮和主要糧食生產行政村全覆蓋,已建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49個。
增產能
皖北糧倉裝更多“宿州糧”
向良種要產量,產得出更產得好。
“春分麥起身。”靈璧縣游集鎮游西種植合作社社長李成林說,“這一陣,我們根據苗情不同,變量施肥、節水灌溉、防治病蟲草害,小麥長勢喜人,我們有信心奪取今年午季小麥的高產豐收。”
“好收成離不開好種子。我種的‘皖宿1510’小麥,看現在長勢,預計畝產能比去年增加20公斤左右,育種收購價每公斤還能高5分錢。”蕭縣永堌鎮竇莊村種糧大戶杜明楊說。
糧食要豐收,種子是基礎。隨著種業振興行動扎實推進,我市大力扶持現代種業發展,積極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先后出臺《中共宿州市委農村領導小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管理體系,改善監管手段,地方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育種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良種生產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據統計,全市目前共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334份。近5年自主選育通過審定的農作物品種53個,其中玉米16個、小麥24個、大豆13個;授予品種權保護的品種59個。全市常年小麥制種面積約25萬畝,生產小麥種子約1.25億公斤;大豆制種面積約6萬畝,生產大豆種子約900萬公斤。
良種播下良法跟上,立法護田單產效益大。
“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既可以顯著提高效率、增加產出,又可以有效節約和降低生產成本,‘一增一減’畝均節本增效可達300多元,我們項目區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靈璧縣下樓鎮種糧大戶張桂高告訴記者。截至2023年底,我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92萬畝,建成面積和投資規模均居全省前列。
2023年11月17日,《宿州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保護促進條例》出臺。這是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保護領域的首部市級地方性法規,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的施行,標志著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與保護進入新階段,必定會給糧食安全增底氣、新型主體煥朝氣、農民增收添動力。”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委農辦專職副主任王運良表示。
重保障
多部門護航打出“組合拳”
春管春耕一線,全市各級農業、農機、氣象、科技、市場監管等部門,通力合作,打出“組合拳”,全力護航春耕生產。
專家把脈開方,科技服務跟上。宿州大地,綠油油的麥苗隨風搖曳。“現在是小麥拔節期,得加強水肥精細管理,促苗早發快長,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大家注意看,小麥根部發黃,這叫紋枯病,一旦發現要抓緊時間施藥防治。”3月21日,在埇橋區桃溝鎮,農技專家王博正在田間“把脈問診”。連日來,我市共派出1000名農技人員,面對面給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田間指導,加強科學春管,助力小麥生產。
部門齊抓共管,聚力防災減災。春耕時節,市農業農村部門與氣象部門加強會商聯系,發布農業氣象專報,通過微信小程序、微博、短信等方式為種植戶提供“直通式”服務;緊盯“倒春寒”、春旱、漬澇等災害,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落實防御措施。加密病蟲監測,分片區分作物分病蟲推進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最大限度減輕病蟲危害。
聯合執法檢查,規范農資市場。去冬今春以來,我市農業綜合執法、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冬、春季農資打假護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假冒偽劣行為,及時組織各經銷企業做好化肥、農膜、種子等農資調運儲備,全力保障春耕生產農資需求。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實現“雙過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營主體48261戶 07-15
-
5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07-15
-
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