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鄉村善治筑根基
冬日,行走在靈璧縣大廟鎮馬莊村的鄉道,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棟棟房屋錯落有致,栩栩如生的墻繪隨處可見,玩耍嬉戲的孩童笑聲一片,一幅幸福美滿、文明和諧、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現在我們村建設得越來越漂亮,道路硬化了,路燈明亮了,廁所改造了,出行方便了,環境美化了,現在生活‘安逸得很’。”村民崔興良談起如今的馬莊村滿臉笑意。
近年來,馬莊村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拓寬基層各類群體有序參與”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基層黨的組織體系與網格治理體系融合成“一張網”,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推動多元治理,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推動產業發展,走出一條富民強村的振興路。該村先后榮獲2022年“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
黨群一條心 善治美鄉村
“聽黨話、民心齊,跟黨走、志不移。遵法紀、守秩序,立新風、樹正氣……”走進馬莊村,村口宣傳欄上的村規民約講述著村里的新風新貌,也守護著村民的精神世界。近年來,在村黨總支部的帶領下,馬莊村在鄉村治理和民生保障中,積極創新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機制,激活社會治理的基層細胞,探索出“黨建+網格化”“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社會參與”等典型的經驗做法。“以‘暖心’服務換取村民‘真心’信服,村里的大小事務總能贏得村民的贊譽與支持。”靈璧縣大廟鎮馬莊村黨總支書記壽達飛欣慰地說。
強化黨員管理,發揮“領頭雁”作用,助推和美鄉村建設。馬莊村黨總支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制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深入開展黨員聯系群眾、承諾踐諾、志愿服務等活動。建立星級積分制度,評選星級黨員,形成“個個提升、處處示范、時時比拼、人人先進”的良好氛圍。探索創新黨員“網格化”管理,劃分20個網格,黨員定期向網格內所聯系的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定期向黨組織報告所聯系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意見建議、群眾突發困難等,讓黨員在鄉風文明、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通過建立職責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報告清單、流程清單,進一步推進責任細化、目標任務落細落實,全面提升黨員整體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效激發黨員“領頭雁”的內生動力。
與此同時,馬莊村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統籌轄區公安、綜治和村民力量,加強基層治安防控,強化基層矛盾化解,構建“村‘兩委’+一約四會+鄉賢工作站+村民”四位一體的鄉村治理格局。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夕陽紅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四支隊伍,定期開展“三訪三問”志愿服務活動,扎實抓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公益勞動、糾紛調解等工作。吸納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等參與村鄉賢工作站,構建“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村事民議、村事民治”基層治理新模式。依托村規民約和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協助村“兩委”處理村中大小事務,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外塑鄉村美 內鑄鄉村魂
“我家院子以前堆滿雜物,總是亂糟糟的,你看現在各種農具都擺放整齊了。”崔興良告訴記者,“以前想要整理院子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現在養成了好習慣,自家小院‘順眼’多了。”
近年來,馬莊村為解決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淡薄、雜物隨手亂放等問題,發動群眾從整理庭院內外的農具開始,逐步綠化、美化庭院,不斷改善優化村內環境。
和美鄉村不僅看“顏值”,更要看“內涵”。馬莊村立足實際完善《村規民約》,將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提升、殯葬改革、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內容有效融合,通過“三建三助”,即建成“馬莊春晚”助推文化藝術發展、建設活動開展助推感恩教育、建設法治鄉村警示教育助推法治建設,不斷提升和美鄉村的“內在美”,滋養鄉村“文明風”。定期開展廣場舞比賽、籃球比賽、象棋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由馬莊人自編、自導、自演的“馬莊春晚”已連續成功舉辦8年,成為群眾的精神文化大餐。開展“清廉鄉村”建設,召開村干部家屬助廉座談會,簽訂助廉承諾書,黨員干部帶頭以好家風促進社會良好風氣養成。
馬莊村定期開展道德講堂宣講活動,弘揚孝老愛親、鄰里和睦、拾金不昧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文明風尚蔚然成風。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美麗家園行動”“三關愛”等活動,組織“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星級文明戶”評選,引導村民爭當文明戶,爭做文明人。以馬莊村真人真事為素材,由黨員干部本色出演的《老漢“點贊”新馬莊》在全省第七屆黨員教育電視片“先鋒”系列作品展播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深挖產業“景” 勁吹振興“風”
走進馬莊村雪姝家庭農場,一股暖流撲面而來,棚內翠綠的黃瓜探頭探腦,圓圓的西紅柿紅著臉頰羞答答。雪姝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坤正在自家大棚里來回穿梭,臉上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開心地說:“今年種了30多個大棚,占地100多畝,黃瓜、西紅柿馬上可以搶鮮上市,目前看市場價格還不錯。”
近年來,馬莊村一方面依托和美鄉村建設成果,利用現代農業示范園風光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逐步開發打造集林業賞花、農業觀光采摘、休閑垂釣于一體的農村觀光旅游業。為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馬莊村每年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節暨鄉村振興交流會”,現已成為靈璧縣鄉村文化旅游亮麗名片。
另一方面,馬莊村由村黨總支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協調農戶把承包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再把土地流轉給有種植需求的經營主體戶和其他農戶,推動“小田變大田”,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已種植茶菊400畝、露天雪里蕻100畝、林果花卉苗木100畝、日光大棚蔬菜200多畝,可解決本村及附近村300余名群眾的就業。建成占地50畝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悅來服飾、錢豐木業、箱包配件廠、紙箱廠、門簾廠等5家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入駐,常年可解決190余人就業。
鄉村蝶變,各美其美。如今走在馬莊村,一項項富民產業,構建起特色農業的四梁八柱;一批批農業產業升級,帶動農民走上富裕之路;一個個地域特色品牌,開辟農特產品通往市場的綠色通道。“和美鄉村,不僅要產業跟得上,群眾收入穩得住,更要兼顧鄉村的‘里子’和‘面子’,真正讓農村變得宜居宜業宜游。”壽達飛堅定地說。記者 楊雪 見習記者 吳智偉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宿州市新增2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12-18
-
3以創新實干為經濟社會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12-16
-
4“三省井”,何以潤三省? 12-02
-
5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本月底全部完成 11-28
-
61—10月全市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9.7%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