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岳之巔
泰山頂上有什么? 這一問未免有些突兀。
有幸登頂泰岳的人,自可回答:有幾間小屋,擺賣一些紀念品。中間,環形圍欄內立有石碑,刻著“泰山極頂”四個小字,并標高“1545米”。有人辯說,山頂之上,還有山頂。我突然發現,還是玉皇頂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一邊角上,就豎著一塊碑,上書“惟天在上”,為清代順治八年一位欽差御史楊某所題。讀此,未免豁然開朗,頓感通達。沒有高過天的山,即便雪面高程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自然,也沒有高過天的云。烏云上面,仍有太陽。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玉皇頂邊上廣電通訊鐵塔之下,向四圍遠眺,只見山巒起伏,群峰疊嶂,萬千氣象,如波似涌,奔來眼底。遠處的泰安城,不過一個大點的村落。高樓大廈,則如孩子們搭的積木城堡。
舉頭向天,天色一空,云游無聲。杜甫詩云,“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果真,“凌”此絕頂,一種大境界,大胸懷,頓時鋪排,張揚開來。心中的污濁、狹隘、驕傲、怨艾,轉瞬間即滌蕩凈盡。面對造物主的神奇造化,只有敬虔,感恩;“惟天在上”,只有誠實做事,清白做人。
只是,有人懷疑杜甫是否登頂泰山?詩篇名《望岳》而非《登岳》,或可能只是遠望,遙望;“會當”作為唐代口語,意為“一定要”?;蚴亲詻r,更可能是自勵,抑或對他人的勸勉。以當時舉步維艱的交通條件看,若非如孔子有個師生團隊,互相鼓勵,提攜幫襯,一個人要登頂泰山,怕是也難。在我看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寫實主義,杜甫的“一覽眾山小”,則可能是屬理想主義吧。
說實話,我也沒有一路爬呀爬呀爬,攀登到泰山之巔。愛人右腿受過傷,不宜勞累,遂選擇坐觀光纜車上山,直達南天門,然后拾級而上,抵達泰岳之巔。岱宗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盡收眼底,驚心動魄。
雖未經歷攀登南天門的艱辛,卻也在此處飽覽了游客奮力向上的“眾生相”。南天門作為泰山主要標志之一,有“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之稱。從下仰望,頗似云梯倒掛,犬牙交錯,異常奇崛。特別是“緊十八”,巖層陡立,傾斜角度有的竟至80度。明朝詩人祁承濮曾稱其“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弊阋娖淦嫖#钊诵捏@膽戰。不能不說,選擇徒步登山者皆是英雄好漢。
有人每每上登時,總是先屈下身子,雙手交錯按壓在膝蓋,然后奮力向上;有人緊緊抓住身邊的繩索,掙扎著,奮力向上;更多的人手拄拐杖,“三條腿”合作,呼號著,奮力向上;也有的你攙我拉,后邊人又推著,奮力向上;還有的竟背著孩子,咬牙堅持,走幾步停一停,眼神不乏無奈,或者懊悔。
有個男孩終于累得哭出了聲,知難想退,身旁母親則不斷鼓勵,“男子漢,這點苦都吃不得,將來怎么考大學?”原來,登泰山也是一堂勵志課。置身于懸崖絕壁之中,每上升一級臺階,都是對體力極限的考驗,對意志、毅力的挑戰。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睉汛е活w敬天朝圣登頂攬勝的赤誠初心,才會不畏千難萬險,一意奮力登攀。那一張張漲紅的臉,一個個汗流浹背的身姿,無不讓人心生敬意。
登山如此,人生也無例外,“從善如登”:只要一心向善,見賢思齊,就能積小善為大善,一步步到達人生道德的高處。
■ 劉效仁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委常委會研究經濟運行專題會議召開 02-26
-
2
-
3宿州市精準幫扶提升就業創業效力 02-25
-
4宿州市獲1754萬元省級水利補助資金 02-25
-
5宿州市去年確認見義勇為行為15件21人 02-19
-
62024年宿州市進出口總值65.6億元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