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如何搶占未來增量
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我市召開推動“5512”產業高質量發展暨高水平招商引資大會,聚焦“招商”這一主題,為新年招商引資工作“劃重點”,為經濟發展“給信號”,開啟高質量發展奮進“新坐標”。
回顧過去一年,我市始終堅持全心全意招商引資,千軍萬馬抓招商,聚焦產業引項目,奏響招商引資大合唱、最強音。在2024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情況匯報中,一組數據記憶猶新:全市省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953.6億元,同比增長8.1%;全市簽約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78個,擬投資規模1281億元。
直觀來看增加的是數字,但數字背后顯示著招商引資為全市發展增添的生機。新年新起點,宿州如何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實現新突破?將重點在哪些領域上發力?工作方式又有何創新?答案呼之欲出。
構建招商引資新格局
招商引資是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是發展的后勁所在。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招商引資如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會議提出,積極完善招引工作體系,提升園區招引功能,調整重點招引區域,真抓實干,把“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發揮市投資促進中心牽頭抓總作用,以縣區園區為招商引資主陣地,市重點產業專班成員單位和市屬國有企業為生力軍,市政府駐外辦(聯絡處)為“橋頭堡”,駐外招商小分隊為先鋒隊,特聘招商顧問和招商專業機構為重要補充,鼓勵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提供招引項目線索,落實“一網一群一平臺”統籌管理機制,形成“專業招商、主力上陣、全市協同”招商體系。
全市省級開發區領導班子成員領銜,組織園區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人員力量,組建招商小分隊,常態化外出招商。出臺委托招商獎勵辦法,加強與頭部招商專業機構的有效合作。市投資促進中心每月分析報告市管園區招商引資工作情況。
結合我市產業基礎,重點圍繞長三角等重點城市,把更多招商力量集中到蘇錫常、溫臺甬等重點區域,全域推廣宿州杭州產業園區共建共享機制,精準匹配更多優質資源;同時拓展山東、河南等地農副食品、機械裝備等產業,鎖定目標集中攻堅。
打造招商引資新模式
招商引資,引進的是當下的投資,促進的是明天的發展,培育的是未來的實力。新的一年,推動形成“主力上陣,全市協同”招商體系,充分發揮好各招商平臺、招商專班的作用,緊盯產業鏈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
聚焦集群招引。突出“5512”產業導向,持續推進“百企千堡壘”產業集群招商攻堅行動,緊盯本地重點產業鏈頭部企業,圍繞其上下游鏈上關鍵環節,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和生態合作伙伴,切實以存量固鏈、增量補鏈。各縣區園區拉高標桿,年度招引特色產業集群項目投資總額占比超45%。
推進招大引強。引育壯大重點產業鏈,瞄準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及細分領域領先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開展鏈主型龍頭企業招商,引進標志性、引領性項目。各縣區園區發揮主體作用,每年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6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個。市重點產業專班牽頭單位、市屬國有企業、駐外辦事處每年提供50億元以上有效項目線索不少于1條,10億元以上有效項目線索不少于5條;專班成員單位每年提供10億元以上有效項目線索不少于3條。
發揮資本作用。對接聯絡行業協會、專業機構、高校院所及各類企業,儲備更多優質產業類項目資源。更好發揮各類社會資本作用,賦能產業集聚發展。建立市縣招商部門、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開發區“四位一體”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解決產業培育過程中的突出問題。
開展精準推介。按照“1+1+10”模式,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開展“百場千企懇談”活動,即每次鎖定一個產業、邀請一個商協會和10余家企業,開展招商推介,摸排項目線索,洽談意向企業。各縣區園區每年組織產業專場推介不少于10場,全市組織活動百場左右。
善用資源稟賦。歸集全市各類開放應用場景和優勢資源,集中統籌謀劃。市直各產業專班、職能部門、市屬國有企業圍繞各自主管領域,定期征集發布創新應用場景;發揮礦產、農業、旅游以及林權、碳權、風光能等優勢資源,匹配清潔能源、先進材料、高端制造、農產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文旅康養等產業集群項目,以更大的市場機遇吸引優質項目落地。
完善招引政策新體系
新階段帶來新挑戰。面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優惠政策不斷規范等影響,我市研究用好上級政策文件,集成供給政策,落實外資政策,發揮好比較優勢,緊盯重點關鍵深挖細摳,抓好政策落地,讓政策紅利轉化為招商紅利。
規范招商引資優惠措施,突出政策制定合法性、程序性、公平性。圍繞支持企業良性生長,支持各縣區園區出臺產業發展、科創技改、人才招引、金融服務、品牌建設等政策舉措,提升政策供給的精準度。歸集各行業領域現行有效惠企政策,制定招商引資政策導引并定期更新完善,給予招商項目精準支持。
落實落細《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等吸引外資政策舉措,完善重大外資項目招引協調機制,探索建立與國際化招商合伙人合作機制,拓寬外資項目信息渠道。各縣區園區要積極落實“徽動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梳理主導產業招引需求,每年引進合同外資額5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不少于1個,赴境外開展外資招引不少于1次。
優化項目管理新機制
引來更多“源頭活水”,集聚澎湃新動能。對比過去單單拼優惠的“政策招商”已然不夠,健全項目服務機制、完善項目流轉機制、優化信息通報機制等方式,成為各地招商引資比拼的關鍵。
建立“管招商、管項目、管企業、管服務”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打造招引項目服務閉環,設立企業服務專員,及時協調解決企業訴求。對“四未”項目實行閉環管理,力爭新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達到60%。全面提升項目招引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項目招引協同聯動和閉環管理。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市領導直通車制度。建立首談招商項目流轉承接共享激勵機制,首談單位承接能力不足的,鼓勵項目在市內流轉,并給予推薦單位加分激勵。每周調度各載體及責任單位項目招引工作動態,每月評選典型案例和最佳實踐,每季度對實際利用省外資金、落地重大項目實績進行通報。
強化招商引資新支撐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城市發展的“強力引擎”。會議明確,統籌調配資源,構建多元化產業業態,成立全市招商引資小組,在招商引資中堅持高位推動、精準發力。
強化招引載體建設。加大資源要素的統籌調配力度,謀劃建設一批高質量的發展載體,進一步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平,吸引創新要素、優質項目加快集聚。持續開展工業集中區提檔升級專項行動,加快低效用地用房騰退進度,多措并舉拓展發展空間。
構筑良好產業生態。引進創業孵化、中試熟化、創業投資等各類專業服務機構,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成立工業設計服務中心,大力培育引進研發服務企業和檢驗檢測機構。完善金融信貸、現代物流、法律會計、品牌推廣、數據交易、信息咨詢等服務,構建多元化產業業態。
增強招商隊伍活力。探索建立市場化引進、企業化管理、專業化培育的工作機制,加大高層次招商人才引進力度,配優配強各級招商隊伍。堅持“三個區分開來”,調動招商人員的主動性、創造性,激勵招商隊伍干事創業、擔當作為。
■ 文/ 記者 韓蕊 圖/ 記者 蘇洋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在埇橋區調研基層社會治理工作 03-07
-
2新質生產力“加持” 農業智慧又高效 03-07
-
3宿州市2150萬元冬春救助資金發放到位 03-07
-
4志愿新風潤宿州 雷鋒精神永相傳 03-05
-
5市委常委會研究經濟運行專題會議召開 02-2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