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冷鏈產業升級 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桿
近日,坐落于碭山經濟開發區的安徽愛澤供應鏈管理公司兩條加工線開足馬力,一筐筐鮮果通過傳送帶經過分揀、包裝,運輸到全國各地。
“我們公司有10萬立方米的冷庫,每年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時,我們從本地及新疆等地購進優質酥梨、蘋果、香梨,放進冷庫儲存,在消費高峰時再加工銷售,通過錯峰銷售,提高收益。”公司負責人王輝說,“我們白天分揀,晚上發貨,分揀好的水果裝上冷鏈車,連夜到達全國各地,第二天一早就能在各大商超銷售。”
這一變化源于碭山縣近年來大力推進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作為“中國酥梨之鄉”和全國重要的果蔬生產基地,年產各類水果170萬噸。然而,長期以來,冷鏈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的水果損耗率高、附加值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產業升級。
破局:三級冷鏈網絡覆蓋全縣
為破解這一發展瓶頸,碭山縣委縣政府將冷鏈物流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工程。2020年以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2億元,整合社會資本5.8億元,構建起“縣級樞紐+鄉鎮節點+村級網點”的三級冷鏈網絡體系。
碭山縣搶抓“四橫四縱”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布局機遇,在縣級層面建成3個現代化冷鏈物流園區,2023年6月成功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基地總規劃面積2316.33畝,目前擁有存量冷鏈庫容76萬立方米。
該縣還在12個重點產果鄉鎮均建設了預冷處理中心,配備-25℃至15℃多溫區倉儲系統,可滿足不同品類果蔬的存儲需求,實現水果“采摘即冷”。在村級層面,200余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起了小型冷藏庫,形成冷鏈覆蓋“最后一公里”。
“這套體系讓我們的水果損耗率從20%降到5%以下。”碭山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酥梨為例,采用氣調冷藏技術后,保鮮期從3個月延長到8個月,錯峰銷售使果農收益增長40%。”
創新: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冷鏈
走進碭山申雪冷鏈倉儲物流有限公司的監控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著各冷庫的溫度、濕度數據,運輸車輛的位置、貨箱溫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我們引入了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程可追溯。”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批次的果蔬都有專屬“身份證”,消費者掃碼就能查看從種植到運輸的全過程。
這種數字化管理不僅保障了產品品質,還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通過與京東物流、順豐冷鏈等企業合作,碭山搭建了智能調度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化運輸路線,冷鏈配送時效提升35%,成本降低20%。
科技創新還體現在保鮮技術的突破上。碭山與中國農科院合作研發的“酥梨微環境調控保鮮技術”,通過精準控制貯藏環境的氧氣、二氧化碳濃度,使酥梨的糖度損失控制在3%以內,該項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增效:產業鏈條全面升級
冷鏈體系的完善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提質增效。在加工環節,30余家果蔬加工企業先后落戶,開發出凍干梨片、梨汁飲料、黃桃罐頭等6大系列50余種產品。
在銷售端,冷鏈物流為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碭山縣培育2000多家電商企業,2024年線上銷售水果超25萬噸。“現在我們的酥梨48小時就能送達全國主要城市,72小時可到達東南亞國家。”電商經營者劉明說。
更可喜的是,冷鏈建設促進了三產融合。依托冷鏈保障,碭山發展“果園觀光+鮮果采摘+冷鏈配送”的新業態,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
展望:打造區域冷鏈物流中心
“下一步,碭山縣將繼續深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皖北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碭山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5年,全縣冷鏈倉儲能力將超過30萬噸,果蔬加工轉化率提升至40%,實現從“水果大縣”向“水果強縣”的跨越。
從果農臉上洋溢的笑容,到現代化冷鏈車間的高效運轉,再到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處處彰顯著科技賦能農業的生動實踐。冷鏈建設給碭山這個傳統農業縣帶來了深刻變化,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價值鏈,推動鄉村振興,做強特色產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如今,在冷鏈物流的強力支撐下,碭山酥梨品牌價值已突破100億元,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條“冷鏈+”的發展之路,讓碭山特色果蔬產業煥發出新生機,也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記者 路楊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調研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場館建設工作 04-17
-
2百億算力產業集群破局的“百度”答案 04-17
-
3宿州12家產業創業園入選省級示范園名錄 04-15
-
4點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04-15
-
5百度人工智能基地項目簽約儀式舉行 04-11
-
6今年宿州市全面實施30項民生實事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