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鏈”上發力推動特色產業集群蓬勃發展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張浩 董晴)近年來,蕭縣明確“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堅持走好“科創+產業”發展路子,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發展路徑,持續推進功能性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發展壯大、集群式發展。今年1月至3月,集群(基地)現有規上企業48家,實現產值24.51億元。
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發展方向。頂層設計夯基筑臺。該縣出臺《蕭縣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7年)》,明確功能性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一縣一策”發展新材料主導產業,培育壯大功能性新材料特色優勢產業,構建推動集群(基地)發展壯大的規劃支撐體系。品牌賦能提質增效。持續擦亮防腐蝕特色產業品牌,成功召開中國·蕭縣工業腐蝕產業鏈展示會暨腐蝕控制工程大會,參與在西安舉辦的第22屆世界腐蝕大會,獲批“中國腐蝕與防護科普實驗基地”。創新生態聚勢賦能。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出臺《關于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意見》《蕭縣院士(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試行)》,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1500萬元,利用政策導向和激勵效應,激發全縣創新創業活力。
堅持“強鏈”上突破,聚力“龍頭培育”。聚力打造梯次強企方陣。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路徑,打造一批國內領先的行業領軍企業。林平高檔包裝紙產量位居安徽省造紙企業前列,主要產品安徽市場占有率40%以上。聚力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堅持動態管理,遵循規上工業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四企共育”規律,打造具有持續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截至2024年底共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3家,其中集群(基地)內現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家,占比41.9%。聚力資金爭取助企發展。引導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制造業貼息專項貸款等各項惠企政策專項資金申報。截至目前,集群(基地)現有規上工業企業48家,規上企業數量較獲批時翻一番。
堅持“延鏈”上發力,聚力“鏈條延伸”。突出“雙招雙引”,延伸產業鏈條。在北京、濟南等地召開“雙招雙引”推介會及產業推介宣傳會。組織“伏羊文化節”“雙招雙引”推介會。蘇泰新材料裝備智造產業項目、宏光年產10萬噸高端儲能負極材料、萬樂環保年產10萬噸防腐材料等項目成功簽約。突出園區建設,延伸發展鏈條。加快完善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蕭興路修復工程、國晟雙碳產業園外圍綠化、合成革園區雨污水管網改造工程等項目完成施工。持續推進“標準地”改革,加速騰籠換鳥步伐,試行“管委會+平臺公司”新體制。突出要素保障,延伸保障鏈條。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培育,16.78億元“畝均英雄貸”精準高效惠企,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堅持“補鏈”上提升,聚力“創新賦能”。聚焦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圍繞功能性新材料領域建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技術轉化和創新等平臺。集群(基地)現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聚焦打造“科創飛地”平臺,在蕭縣·長三角城市聯合創新空間,已完成近1700平方米創新空間的搭建和運營,入駐海尚、易方智控2個研發中心,實現“借梯登高”,為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聚力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快創新型縣建設步伐,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高校和“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乘“風”占先機 打造新“食”尚 05-19
-
2
-
3
-
4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增進殘疾人民生福祉 05-13
-
5宿州奮力譜寫數字經濟精彩篇章 05-12
-
6一季度全市發放民營企業融資擔保貸款逾34億元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