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草”妙變“致富寶”
記者 彭序
6月12日一大早,安徽省臻牛牧業有限公司的飼養員們便忙活起來,為棚里1000多頭荷斯坦黑白花奶牛準備“早餐”。
記者看到,大型飼料攪拌機前的電子屏亮著紅光,隨著原材料的投入和飼料的輸出,屏幕上的數據實時更新。“以前飼養員都是通過登記本獲取信息,具體量的登記沒那么精準。”公司負責人陳勇指著屏幕對記者說,“現在,輸入相關信息,就能按照需求配比飼料并攪拌。同時,上料車來裝料可根據電子屏及時獲取重量等基本信息,便于精準添加、投料。”
“別看草料干巴巴的,這可都是為奶牛專門定制的‘營養餐’。”陳勇抓起一把散發著清香的飼草,向記者展示。據介紹,秸稈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1噸普通秸稈的營養價值平均與0.25噸糧食的營養價值相當。公司引進精準配料加工系統,將地里“撿回來”的小麥秸稈經過揉絲、除塵加工后,和發酵過的青貯玉米進行合理配比、攪拌做成優質飼料,實現秸稈“變廢為寶”,開辟出秸稈利用新途徑。
“哞……哞……”在干凈整潔的牛舍里,記者看到膘肥體壯的奶牛紛紛將頭埋進料槽,悠然自得地享用著“美味佳肴”,不時傳來清亮的牛叫聲。“秸稈以往是讓農戶們頭疼的廢棄物,在我們公司成了‘香餑餑’,每天就可以消耗小麥秸稈近3噸。”陳勇告訴記者,加工過后的飼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纖維素,氣味酸甜芳香,消化率高,可供四季飼喂。奶牛愛吃,長膘快,產出的奶也更加鮮美。
秸稈變“寶”,環保增效。依托養牛優勢,公司圍繞“種養加銷”一體化,著力延鏈強鏈補鏈,打造“秸稈—養牛—制肥”循環產業鏈,把農戶聚在產業鏈上,富在產業鏈上。“秸稈回收利用既解決了傳統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讓周邊農戶增收,又有效解決了奶牛的飼草問題,有效促進了養殖業發展。同時,養牛過程中產生的牛糞,經過加工,又變成了有機肥回田,形成一個‘閉環’,一點也不浪費。”陳勇介紹。
“這段時間,我們天天到地里收秸稈,今年預計回收秸稈1000噸以上。”陳勇表示,公司將繼續依托“秸稈變奶”產業,提升秸稈飼用價值和利用率,促進秸稈資源就地轉化、就近利用、過腹增值,實現生態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任東接待信訪群眾 06-14
-
2楊軍暗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 06-12
-
3宿州首單“銀行自評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落地 06-11
-
4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06-10
-
5市領導赴省有關金融機構對接工作 06-09
-
6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議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