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構建“防、抗、救”一體化防汛減災體系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張祖北)今年以來,蕭縣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總體要求,圍繞防汛減災應急水平提升,不斷完善應急機制與制度,加強物資儲備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工程隱患排查,增強應急響應實效和災后恢復能力,多舉措全方位構建“防、抗、救”一體化防汛減災體系,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高位推動,不斷完善應急機制與制度。該縣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原則,建立“主要領導指揮、班子成員聯村、包村干部蹲點”三級指揮體系,修訂完善舊有的應急預案體系,先后修訂全縣9座水庫、19條河道防汛應急預案及洪水調度預案,新增異常天氣應急響應機制和重點工作任務分解細則,明確極端氣候條件下的分工協作流程,印發《防汛抗旱手冊》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手冊》,細化鄉鎮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職責,實現“一險一預案”全覆蓋。加強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建立數字化指揮平臺,貫通縣—鄉鎮(街道)兩級應急指揮體系,通過衛星遙感、水文監測等多源數據聯動,動態調整災害應對閾值,升級雨情、水情、汛情預報預警平臺,整合氣象、水文等大數據資源,實現預警信息共享及應急響應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新建4處山洪溝預警監測站,覆蓋楊樓鎮至劉套鎮高風險區域,提升山洪災害主動防御能力。
未雨綢繆,扎實做好物資儲備與隊伍建設。強化物資儲備擴容。完成中央防汛物資采購200萬元,儲備砂石1.5萬噸、特種車輛14輛及帳篷、雨具等應急裝備;協議儲備生活物資價值200萬元;并在鄉鎮(街道)設立37處防汛物資儲備點,實現5公里半徑內快速調配。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組建縣級綜合防汛隊伍450人(含水利、消防、社會救援力量),配備20名行業專家組成的技術支撐團隊。培訓鄉鎮防汛責任人200余人次,開展防汛實戰演練12次,覆蓋災害信息員602名及網格員2848名。
居安思危,抓實抓細防洪工程的隱患排查。加固防洪工程。完成5座水庫維修加固及53.56公里堤防白蟻排查整治,修復汛期損毀水利工程設施18處。啟動新汴河(蕭縣段)防洪能力提升二期工程,計劃清淤河道12.5公里、改造排澇泵站5座。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全面排查縣域安全隱患,建立問題清單;聚焦下穿鐵路、道路易澇區重點區域,治理排查整改城鄉排水管網、建筑工地等隱患點67處。
增強實效,全面提升災后恢復能力水平。聚焦干旱防御。及時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分配中央救災資金180萬元,保障農田灌溉面積123.7萬畝。提升災后恢復能力。建立企業受災幫扶機制,指導37家企業制訂恢復生產和二次災害防范方案。強化技術賦能。實施災損數字化評估,建設集約化氣象綜合業務平臺,融合災害模擬算法快速生成災損評估報告,為重建方案制訂提供數據支撐;組織農業專家團隊隨時準備下沉田間,通過技術手冊發放、咨詢熱線開設等方式指導災后田間管理,同步加強種子、化肥等物資價格監管,降低農民復耕成本。激活社會救援力量。引入專業防災機構參與預案制訂和物資管理,積極為受災企業提供智能算力技術和供應鏈服務;同時,完善社區自救與志愿者網絡,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提升群眾自救互救能力。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委舉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 06-18
-
2全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92億元 06-17
-
31-5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規模穩步增長 06-16
-
4市委召開全市警示教育大會 06-13
-
5楊軍暗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 06-12
-
6宿州首單“銀行自評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落地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