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馬園區:改進作風為民辦實事 精準服務為企優環境
日前,在宿馬園區泰盛紙業生產車間,一個個6噸重的紙團通過自動化流水作業線,搖身變為一包包包裝精美的生活用紙。“多虧了園區包保專員胡斌幫忙聯系招聘,及時解決了春節后公司近百名工人的用工缺口!”泰盛(宿州)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國富感激地說。
泰盛紙業是眾多受益于宿馬園區改作風優環境的企業中的一家。近期,宿馬園區全面貫徹省市“一改兩為五做到”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十做到”“十嚴禁”要求,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企業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分類施策,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以作風的持續改善、環境的持續優化,推動園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范工作行為和服務標準。宿馬園區依托安徽政務服務網、“皖事通”APP,進一步增加網上辦理事項,引導辦事人網上申請、辦理,推行“不見面審批”。所有辦理事項全部錄入安徽政務服務網,實現一網辦理,群眾在家里電腦或者手機上就可以辦理業務。今年以來,辦件2608件,辦結率100% 。有效歸集自助設備。園區開辟自主辦理服務區,設置了專門服務通道,自助服務區實行7×24小時不打烊服務,配置1臺智能機器人,負責答復辦事人員關于窗口位置、業務情況等方面的咨詢;配備8臺電腦,供群眾免費上網辦理業務(目前窗口業務全部都可在安徽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另外,稅務部門配置3臺自助機,方便群眾自主打印、領取發票。精簡審批環節和事項。園區全面落實“最多跑一次”規定,實現“不見面審批”。對于企業確需線下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有效利用微信、網絡、電話等方式,多渠道實行預約辦理,統籌分配企業辦事間隔,減少辦事人員現場滯留時間。對涉及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重要國計民生的事項,審批部門開辟應急審批綠色通道,一事一議,即來即辦。
分類施策精準服務。分狀態服務。園區將工業項目分為簽約、在建、竣工、投產四種狀態類型,實施普惠性幫扶和差異化幫扶相結合。針對新簽約項目,著重做好行政審批手續、用地指標等落地要素保障;針對在建項目,著重做好設備采購、工程進度等建設要素保障;針對竣工項目,著重做好設備進場、水電氣等投產要素保障;針對投產項目,著重做好融資、招工、市場等發展要素保障。分類別服務。將工業項目分為標準化廠房和用地項目兩大類,標準化廠房項目著重服務進場裝修、進度審計及其他要素保障。用地項目著重服務土地征遷、用地指標及其他要素保障。分產業服務。針對園區綠色食品、智能制造、綠色造紙三大主導產業,園區探索實施“鏈長制”“群長制”,由園區領導擔任主導產業鏈的“鏈長”、產業集群的“群主”,帶領各自所在的招商小組和項目服務小組,幫產業延鏈補鏈,并同步解決建設運營問題,實現縱向橫向、線上線下協調聯動的服務市場主體機制。
創新服務機制。每家企業一名紅管家,補上服務斷點。園區制定《宿馬園區項目網格包保服務實施意見》,充分發揮黨員特別是縣處級以上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已為160個重點項目逐一配備管家。建立“一個項目、一名縣處級領導、一支團隊、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著力解決項目統籌、部門協作、跟蹤督辦等事項,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園區組建14個項目包保小組,開展“亮身份、強服務、作表率”系列活動。一周一集體會診,解決服務難點。秉持“有問題當面解決、小問題組內解決、難點問題集體解決、重大問題專組解決”原則,每周一召開的第一個會議就是項目調度會議,園區班子同志和14個包保小組組長集體“會診”,各小組匯報直奔需要集體解決的難點問題。一個政策一個專班,暢通服務堵點。在園區經濟發展部設立政策兌現服務辦公室,負責上級支持政策和園區本級支持政策解讀和兌現。今年以來,共解決融資10950萬元,幫助5家企業兌現各類資金745.1萬元。
打造服務平臺,暢通服務渠道。拓寬產業承接平臺。園區加大主導產業承接力度,建成了綠色食品、智能制造、綠色造紙三大主導產業平臺約10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做強投融資服務平臺。園區設立投資擔保公司、30多億元資金池,幫助入園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此外,每年定期舉行銀企對接會,建立健全投融資體系。暢通招工服務平臺。線上通過宿馬招工APP、網站等方式,線下招工小組入企對接、下村宣傳,常態化保障企業用工需求。今年以來,各包保小組深入企業調研300多次,幫助擬上市企業皖創環保、智能終端產業園裝修企業、中鷹紙業、篤舜智能裝備等企業協調解決物流運輸、用工用地等要素保障問題40余個。
“能現場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通過項目包保或‘四送一服’平臺跟蹤調度,并對辦理問題回頭看,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久拖未決的問題進行專項調度,及時解決企業難題,幫助企業做好做大做強。”宿馬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四送一服辦公室主任、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劉正春表示,將嚴格按照省市“一改兩為五做到”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十做到”“十嚴禁”要求,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堅持把群眾的呼聲、企業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以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服務企業,切實當好企業的服務員。 記者 陳成光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宿州再添兩名“安徽好人” 12-01
-
3
-
4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11-29
-
52023年宿州市“憲法宣傳周”活動12月1日啟動 11-29
-
6宿州市創新法治“硬措施”優化營商“軟環境”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