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加快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記者 夏冕 見習記者 吳智偉)11月25日下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緊盯長三角大市場,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目前已創建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7個。
以資源稟賦為基礎,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生產標準化,在全省率先開展畝產3000斤“噸半田”行動,集成推廣“噸半田”產能創建技術模式,提高耕地、整地、播種、田管、機收“五個質量”。目前,全市已建設省市縣三級指揮田2個、精耕細作示范點8個。重點發展優質酥梨、小麥、大豆、山芋等標準化種植園和蕭縣白山羊、靈璧黃牛、淮北麻雞等標準化養殖場。管控綠色化,推動農業發展綠色轉型,利用綠色種養循環項目,帶動畜禽糞污還田利用,建成高標準農田702.1萬畝,推廣土壤培肥改良技術、高效低風險農藥、高效植保機械。2024年,宿州市夏糧收獲面積715.38萬畝,占全省面積的16.58%,居全省第二;夏糧產量282.69萬噸,占全省面積的16.07%,居全省第三。全市玉米收獲面積503萬畝,大豆收獲面積212.6萬畝。統防統治面積2720.87萬畝次,運用現代植保機械10160臺(套)。建立綠色防控示范區232個,其中糧食作物示范區201個、果樹示范區18個、蔬菜示范區13個,示范區面積約77萬畝。資源優質化,主攻“一顆梨、一頭羊、一只雞、一株菌、一碗粉”,即碭山酥梨、蕭縣白山羊、埇橋符離集燒雞、靈璧食用菌、泗縣山芋5個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培育優質小麥、優質大豆、優質肉牛、未來食品4個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全要素綠色農產品產業體系。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9家,培育預制菜企業102家。
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擦亮優質農產品金字招牌。品種培優,打造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集產業融合、產學研、育繁推、種管收銷系統一體化,為科研單位和種企技術研發提供互動平臺。今年,全市自主選育國審、省審品種共25個,其中小麥14個、大豆3個、玉米8個。品質提升,健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抓好農業投入品監管,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與管理,嚴控農獸藥殘留。將農產品質量追溯作為“三品一標”認證的必要條件,推動綠色、有機和地標農產品等全部納入國家和省追溯平臺,實行生產、加工、銷售全程可追溯,落實農產品帶標帶碼上市。打造品牌,實施“質量品牌升級工程”,積極申報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證。今年,全市新增“皖美農品”品牌14個,其中區域公用品牌1個、企業品牌1個、產品品牌12個;累計41個,其中區域公用品牌4個、企業品牌5個、產品品牌32個。新增8個名特優新農產品,累計登記34個,位列全省第二。
以渠道暢通為關鍵,加強產銷市場體系建設。培育電商主體,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為抓手,創新“品牌引領+數字賦能”農產品銷售模式,推進“農業+文旅”產業發展,打造研學、旅游、康養、親子游等旅游產品,開發生態采摘、民宿體驗、休閑運動等特色項目。線上不斷深入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龍頭電商企業對接,依托郵政網點、電商企業、益農信息社等,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銷售服務體系。1-9月份,全市網上零售額54.18億元,同比增長30%。健全物流體系,以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產業園為依托,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構建市、縣、鄉梯次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產地與銷地銜接、運輸與倉配一體、物流與產業融合的產業模式,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工程,創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有序推動總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預制菜產業園冷鏈集配中心項目建設。開展產品展銷,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長三角地區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展示展銷本地農產品。今年4月30日至5月3日,組織129家企業參加第二屆宿州綠色農產品杭州展示展銷會,現場推介蕭縣白山羊、埇橋符離集燒雞、靈璧食用菌、泗縣山芋等特色農產品,銷售總金額超668.3萬元,集中簽約和訂單總額達17.92億元。11月8日至10日,組織1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參加2024浙江·杭州市消費幫扶金秋行動暨重點產區、重點城市專場對接展銷活動,展銷產品涵蓋多個產業集群及預制菜企業的酥梨、白山羊、燒雞、山芋、小麥、大豆等,現場銷售金額15.2萬元,簽訂訂單5萬元。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協作分工,通過做大做精綠色農產品種養基地,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碭山酥梨“出山”入滬賺人氣 11-27
-
2從沉寂到火爆 11-25
-
3乘勢而上 “新”潮澎湃 11-22
-
4宿州市2人榮獲“安徽省農民滿意農技員”稱號 11-22
-
59萬余套棚改安置房助民“安居”“優居” 11-21
-
6宿州一企業入選2024年5G工廠名錄 11-20